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52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17篇
  31篇
综合类   1228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798篇
畜牧兽医   445篇
园艺   30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9,(12):96-97
在幼龄柑橘定植后的3~4 a(年)内,如何解决幼龄柑橘覆盖率低、生产投入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是湖北省西南丘陵山区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性调整的要点之一。2016年以来,在湖北省枝江市推行了幼龄柑橘套种春季西瓜一秋季马铃薯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湖北西南地区海拔300 m以下土壤层较为深厚的山区及旱粮改果树的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
睡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利用价值,池栽食用型睡莲套养泥鳅生态种养模式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还能为休闲农业提供新的效益增长模式。本文从栽培池条件、睡莲种植及鳅种放养、日常管理、捕捞收获等方面总结池栽食用型睡莲套养泥鳅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卞伟 《海鲜世界》2001,(5):40-41
一、简介 泥鳅为鳅科。别名鳅、鳅鱼、鳗尾泥鳅。生活于湖塘、沟渠、水田等。 二、性味 甘,平。人脾、肺经。其皮肤分泌的黏液甘、寒。 三、功效 滋阴清热,祛湿解毒,补中益气,通络。其滑液有清热解毒,通淋功效。主要用于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疮、疥癣等。 泥鳅煮食能滋阴止渴,清热祛湿。凡热耗阴湿之  相似文献   
4.
1.幼龄板栗树的修剪:修剪的原则是,冬眠期修剪为辅,修剪宜轻不宜重,要少疏剪不截剪或很少截剪。(1)主干(中干1的处理:40~45cm以下的侧枝全部剪除.培育中干上的主枝。骨干枝的延长枝,可以一年缓放.二年短截。(2)其他枝条的修剪:树冠内膛的过密枝、重叠枝和交叉枝,加以疏剪。(3)枝组的修剪:选留结果枝组;调节结果枝组之间的间距和枝组延伸方向。  相似文献   
5.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鳅是分布广、数量多的杂食性淡水食用鱼,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有较高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从形态特征、生态特性、食性、生长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全面介绍了泥鳅亲鱼的选育、人工催产以及苗种培育技术,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7.
8.
9.
泥鳅属小型杂食性鱼类,其养殖方法简便易行。 一、养鳅池条件 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池塘、稻(莲)田、庭院小池等水体养殖。用土池和水泥池均可。池深1~1.5米,池底淤泥厚20~30厘米,水深40~50厘米,注、排水口都要安装防逃设备,靠近排水口的池底挖一面积2~5平方米、深20~30厘米的集鱼坑,便于捕捞。  相似文献   
10.
千阳县地处宝鸡市北部山区,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人口12.6万人,面积996.46km2,其中耕地1.82万hm2,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57.3元,“山区、农业、贫困”是基本县情。近年来,我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南蚕北移的机遇,及时做出了建设“蚕桑之乡”和创建“西北蚕桑大县”的决定,按照“优化布局,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总体思路,创新推广机制,普及新优技术,优化生产环境,使蚕桑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组织化发展。2005年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3867hm2,其中幼龄桑园3000hm2,建设养蚕大棚1776座,养蚕26100张,产鲜茧890t,实现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