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2篇
综合类   216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度和铜绿微囊藻浓度对轮虫生活史的影响,以萼花臂尾轮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命表研究.[方法]在15、25、35℃和不同斜生栅藻浓度下,探究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的影响.[结果]温度、斜生栅藻浓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下,铜绿微囊藻均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净生殖率(R0)、世代时间(T)和内禀增长率(rm)有显著影响(P<0.05).当斜生栅藻浓度分别为105、106 cells/mL时,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温度在15℃时,R0分别下降了9.4%、69.3%,rm分别下降了20.0%、63.6%,铜绿微囊藻在斜生栅藻浓度充足时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与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斜生栅藻浓度紧缺时;在温度25℃时,R0分别下降了66.3%、45.6%,rm分别下降了77.8%、22.2%,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抑制作用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提升而减小;温度在35℃时,R0分别下降了71.8%、83.0%,rm分别下降了90.0%、70.7%,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的抑制作用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提升而加大.[结论]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的作用受其他可食性绿藻食物浓度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食物浓度间的交互作用对萼花臂尾轮虫一些重要的生活史参数和生命表因子的影响来了解其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为以后研究野外环境中各种因子对轮虫影响中所起的作用做好数据与理论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生物调控防治池塘蓝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蓝藻对水体的危害 1.蓝藻“水华”中以微囊藻占绝对优势,微囊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对鱼类有利的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就受到很大的影响。2。池塘中出现蓝藻“水华”时,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水体的水质开始恶化,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浊度,水面被藻类遮盖,  相似文献   
3.
蓝藻水华可产生大量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危害最大。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影响包括虾类在内的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亦可导致虾类免疫系统受损。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在微囊藻毒素MC-LR作用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液免疫中3种主要的抗菌肽基因(Penaeidin 3、Crustin和ALF)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发现Penaeidin 3和ALF受到MC-LR影响较大,Crustin基因表达量虽有所上调,但变化不大。同时,通过再次注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3种抗菌肽在MC-LR影响下抗菌能力的检测,发现3种抗菌肽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即表达量均在前期下调,4 h后逐渐上调,在MC-LR处理组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的趋势。结果表明MC-LR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对虾3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致使对虾抗病能力减弱;这一结果表明,长期发生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虾池对虾存活率下降,可能与微囊藻毒素影响对虾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五倍子水提液和五倍子主要成分没食子酸水溶液为试材,将其配制成不同浓度后,分别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连续处理168h,测定其对藻液中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五倍子和没食子酸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藻液中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降低,具有明显量-效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五倍子水提液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五倍子的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可能是其主要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合阳县沿黄滩涂池塘养殖水面6500多亩,是陕西省重要的商品鱼基地,水源为地下水上渗补充,水质为盐碱水,水中硫酸盐含量较大。近年来,由于养殖密度的加大,水体趋富营养化,池塘不同程度出现了微囊藻水华,50%~70%水面出现,10%~30%水面微囊藻水华大量繁殖,使本已效益下滑的当地水产养殖业雪上加霜,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并出现了一些特殊规律。一、微囊藻生物学特征及危害1.微囊藻生物学特征①适应温度范围广,喜高温。在22~35℃范围内皆发生增殖,30~35℃时增殖很快,在35℃达到最快。②喜强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水体中不同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以葡萄糖和冰乙酸分别作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有机碳源,将铜绿微囊藻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并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可以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2 mg/L和5 mg/L葡萄糖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密度分别增加到2.68×10~7和2.94×10~7个/m L,极显著高于不添加碳源的对照组(P0.01); 0.1 m L/L冰乙酸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浓度组(1、2、5m 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细胞密度变化趋势相似,一定质量浓度(2~5 mg/L)的葡萄糖可以提高铜绿微囊藻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  相似文献   
7.
铜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树林  邢克智  周艳 《水产科学》2007,26(6):323-326
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重金属Cu^2+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Cu^2+对藻类的抑制效应随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质量浓度为0.3~1.2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且48h后出现藻细胞密度反弹现象,杀藻效果不理想。质量浓度为1.5mg/L的Cu^2+对铜绿微囊藻细胞产生很强的毒性,可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96h时杀藻率高达97.4%,Chll_a含量抑制率达87.7%,光合放氧量明显降低,抑制率达83.3%,呼吸耗氧量明显增强。不同质量浓度Cu^2+可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生理活动,1.5mg/L的Cu^2+是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有效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8.
于世涛 《齐鲁渔业》2006,23(9):11-12
随着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加大和投饵量的增加,养殖水体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夏秋高温季节微囊藻危害频发,防治不当的池塘由微囊藻引起的死鱼现象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分别研究了相同磷水平下不同氮磷比(质量比,下同)和相同氮磷比下不同氮、磷质量浓度对形成水华的主要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从第5天开始,铜绿微囊藻在低氮磷比(N/P=5∶1)下密度均为最低,从第13天开始,随着氮磷比增大,铜绿微囊藻的密度逐渐升高;在相同氮磷比条件下,从第5天开始,氮、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006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密度均为最低,从第11天开始,铜绿微囊藻的密度随着氮、磷质量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当氮、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65、0.53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密度达到最大值;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与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的变化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在防控微囊藻水华时,不仅要控制水中的氮磷比,同时还需控制氮、磷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0.
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及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洋河水库分离出野生铜绿微囊藻,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室内不同氮、磷浓度及不同氮磷比值下的生长特征。在总氮质量浓度为16.0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1.60 mg/L、TN/TP值为14时,铜绿微囊藻的日增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形成不仅与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有关,而且还与TN/TP值有关。根据实验结果和限制因子的定义,磷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