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人们很早就认识了电。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西汉末年的史书有"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金属制的矛的尖端能放电)"的记载。晋朝也有关于摩擦起电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声。"在后来对电的研究中,外国人走在了前面。1660年,德国物理学家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教授慕欣布罗克发明了"莱  相似文献   
2.
1 人工鱼礁的起源和发展 1.1 我国古代的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从事打猎、捕鱼、种植.已有学者考证过,我国"罧业"的出现,最早在春秋战国,最晚也在汉代;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在古籍晋朝的《尔雅》一书中就有我国渔民"投树枝垒石块于海中诱集鱼类,然后聚而捕之"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一、人工鱼礁和人工鱼礁产业 1、人工鱼礁的起源 人工鱼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从事打猎、捕鱼、种植等活动.已有学者考证过,我国"罧业"的出现,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晚也在汉代,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在古籍晋朝的《尔雅》一书中就有我国渔民"投树枝垒石块于海中诱集鱼类,然后聚而捕之"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北方秋意渐浓.京城柳色漠然,枫叶欲醉,此时却是江南鱼蟹肥美的季节.这让人想起历史上的一段佳话:相传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莼菜、鲈鱼美味,便毅然弃官归乡,并深情地感叹:"秋风起,顿起莼鲈之思."从此,"莼鲈之思"这个带有强烈思乡情结的成语便流传至今.故事中提到的"莼鲈",指的是最具江南风情的两种水产品:太湖莼莱和松江鲈鱼.后来人们常把莼菜与鲈鱼并提,便有了"莼羹鲈脍"之说.  相似文献   
5.
古诗赏析     
金炎 《花木盆景》2005,(11):36-36
秋菊傲霜,凌寒开放,历来为诗人所赞赏。人们之所以钟情于菊花,固然是由于其花色美丽典雅,花形千姿百态,尤为重要的是它“发在林凋后,繁当露冷时”,表现出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谢勇 《中国蜂业》2013,(4X):55-56
<正>"蜂尾垂锋,故谓之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蜜蜂如此解释。"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藏不足气;益中止痛,解毒;能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除心烦闷,不能饮食"。唐《食疗本草》对白蜜如此描述。晋朝陶洪景撰写《肘后备急方》时亦提及白蜜作为中药的重要原料,能治诸多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酿醋法 最早的、最系统的介绍酿醋工艺的应该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虽然在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之前,晋朝著名炼丹家葛洪就在其《抱朴子内篇·杂应》中总结了不少道家制醋之法,但综合而论,《齐民要术》中记录的酿醋法对古代酿醋法的总结更全面,对今天酿醋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龟鳖类是地球上最古老而构造又很特殊的爬行动物之一.人类对龟鳖动物的利用为时已久.写成于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中记载:"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只龟,食者无大疾,可以以肿."晋朝张华著《博物志》曰:"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禽,食水产者龟蚌螺蛤以为珍珠,不觉其醒,……",《本草纲目》载:"血、咸、寒、无毒.涂脱肛、治打扑伤损和酒饮之,仍捣生龟肉涂之……".龟鳖肉鲜味美,在我国民间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营养滋补和防治疾病的极好食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