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前言自古以来,鲍鱼即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的山珍海味,其中之一指的就是鲍鱼。鲍肉味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海味之冠”,其贝壳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国内外市场紧俏,价格一直看好,也供不应求,在古代中国药理论述上,相传其壳可治眼疾,故有石决明之  相似文献   
2.
利用杂交结合选育的方法对我国南方主要鲍鱼养殖品种杂色鲍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共设置2个杂交组合,每个组合分5个试验平行组.结果表明,2个组即TW♀×HN♂和TW ♂×HN♀都取得了良好的育苗效果,其受精率分别为(97.23±1.52)%和(96.30±2.25)%;幼体附着率分别为77.02%和76.69%;幼体存活率分别为66.39%和66.89%;稚鲍壳长日增长分别为136. μm和133.8μm.剥离印d后,2个组合稚鲍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64.1%和74.2%,体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TW#♀×HN ♂组合在受精率、幼体附着率和稚鲍壳长日增长率都高于其反交组合TW♂×HN ♀,而幼体和稚鲍的存活率都低于反交组合,但方差分析表明2个组合正反交的育苗效果在受精率、幼体附着率、幼体存活率和稚鲍壳长日增长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稚鲍的存活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国宾 《齐鲁渔业》2004,21(4):15-16
杂色鲍是珍贵的海产软体动物,软体部非常发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八珍”之冠。其贝壳可做中药,称为“石决明”,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现将杂色鲍人工繁殖及养成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7月于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挂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共设置80个巢箱,其中11个巢箱被4种鸟利用。鸟类的进驻率为13.75%,其中杂色山雀利用了8个巢箱,利用率占招引总数的72.73%。对招引到杂色山雀的巢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色山雀多选择2m以上、南坡中下部、巢口朝西南的巢箱,而巢箱悬挂的树种对其选择没有影响,人为或天敌干扰会导致杂色山雀放弃巢箱。该项试验为进一步保护稀有物种和研究其繁殖生态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杂色鲍与盘鲍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卵子排放后的时间、精子排放后的时间、授精精子浓度、胰蛋白酶、钙离子、pH和水温等因子对杂色鲍(Haiotisdiversicolor,以下简称S)与盘鲍(H.discus discu,以下简称J)种间杂交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子排放后的时间和授精精子浓度是影响杂交受精率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与自繁组合相比,正反杂交受精率均较低且下降速度快得多。水温21.5℃时,两亲本自繁对照组中,卵子排放1 h对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而SJ杂交,卵子排放时间2 min时,受精率为55.9%±8.1%,4.7 min时受精率已下降了50%;JS杂交,卵子排放时间为4 min时,受精率为31.5%±9.7%,10 min时受精率下降至4 min时的29.1%。相比之下,精子排放时间对杂交受精率的影响小得多,3 h内对正反交杂交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杂交适宜精子浓度约为母本自繁的100倍,其中SJ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6.0×106~2.4×107mL-1,JS杂交适宜授精精子浓度为3.8×107~7.5×107mL-1。水温对于杂交受精率也有影响,短时间内将水温控制在26~29℃可以得到较高受精率。其他实验因素,如添加胰蛋白酶、Ca2+或改变授精体系pH对杂交受精率均无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镜、电镜技术,比较了正常状态和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血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状态下的杂色鲍血细胞分为三种类型: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小细胞;杂色鲍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对外界刺激敏感;受到细菌刺激后杂色鲍的血细胞在结构和形态上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推测,颗粒细胞的颗粒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类和抗菌肽等免疫因子,发挥主要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7.
台湾省1965年软体动物的产量为12,519吨,1982年增至53,630吨,其中人工养殖的占93%。养殖的面积约1.9万公顷,品种有13种以上,包括牡蛎,丽文蛤,菲律宾蛤仔,杂色鲍和淡水蚬,其中以牡蛎的产量为最高,占地11,500公顷,次为丽文蛤,菲律宾蛤仔,杂色鲍。丽文蛤,菲律宾蛤仔,杂色鲍和淡水蚬近几年来产量增长很快,  相似文献   
8.
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天凤 《南方水产》2006,2(2):64-67
杂色鲍和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主要对象,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文章综述了我国杂色鲍和九孔鲍在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种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得出二者间差异属于种群差异,台湾的九孔鲍和大陆的杂色鲍的种质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合理引种及保护原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孔怡  金莹  安秀荣 《食用菌》2014,(1):15-16
以泰山地区为重点,采取重点普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2007-2012年期间对泰山地区野生云芝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泰山地区常见云芝种类为杂色云芝。野生云芝广泛分布在海拔300~800 m,多生于阔叶树,最适生长月份为7-10月,平均气温20~30℃,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光照适宜。  相似文献   
10.
2003年跟踪观察了深圳一鲍养殖场培苗过程,并从变白病鲍苗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9号菌株),2次回归感染试验均证明其可引发鲍苗死亡掉板,API条带分析表明其为副溶血弧菌,胞外毒力因子分析揭示该菌株可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明胶酶以及有明显的溶血能力。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副溶血弧菌可引发我国南方杂色鲍苗的掉板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