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56篇
  101篇
综合类   30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拦河水闸闸前、闸后设计水位是由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的。水位流量关系确定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拦河水闸的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以塔里木河中游的阿其克河口分水枢纽为例,给出了拦河水闸水位流量关系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棚池藕、鱼、瓜菜立体种养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高效种植模式。利用大棚栽藕,可使藕的成熟期提前2个月,产量增加20%~30%,经济效益提高2~3倍。藕池养鱼,鱼的生长期增加了3个月,再加上种植瓜菜,因而综合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4.
5.
昆明翠湖据说最初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亦因湖东曾有9个出水的泉眼,又名“九龙池”。翠湖水光潋滟,堤畔植柳,湖内种荷。残荷与绿柳相映,亭台与楼阁参差,翠湖便成了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翠湖观鸥是昆明旅游的一大趣事。与冬日的北京相比,翠湖俨然是  相似文献   
6.
东北西部沙地近20年地下水变化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以奈曼旗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东北西部沙地1979-1997年地下水位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和沙漠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沙地多年平均地下水位为2.19m,其中农区为2.85m,牧区1.16m;(2)地下水位是1981-1983年最低为2.49-2.56m,1991-1992年最高为1.90-1.92m,1997年为2.22m,高于1979年的2.41m;(3)该区季节最高水位主要发生于春季(3-5月),发生频率占50.1% ,最低水位主要发生于冬季(12-2月),发生频率为41.2%,平均4月最高为2.07m,10月最低为2.23m;(4)地下水位的年际变化动态和降水量密切相关,但有滞后1-2年的现象;(5)地下水位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与土地沙漠化及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沙漠化土地主要用于放牧,由于人为利用少和蒸散少,有利于地下水抬升;(6)由于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低,水浇地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尚未对地下水位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窒息,当水中溶氧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金鱼会呼吸困难,不时将口伸出水面吞吐空气,若时间过长则会引起金鱼死亡。此种情况多发生于金鱼放养密度过大的金鱼场或家庭鱼缸。  相似文献   
8.
以某电厂两台上汽660MW机组为例,介绍了除氧器水位控制原理及控制方式,结合故障现象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给出了具体处理措施,处理后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桥梁工程的兴建大大加快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十九世纪末,学术界注意到桥墩会对河道内的水体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水流过桥墩时需克服阻力,在桥墩前会形成一定的水位壅高,使得桥墩附近流速变化,并影响附近的床面形态,形成桥墩冲刷坑。流场的变化和冲刷坑的形成增加了两岸的防洪压力并且威胁桥梁本身。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消落带上的植被会经历干湿交替,大部分不耐受生境急剧变化或无法适当调整生理结构、生活史特性的物种就会被淘汰。一旦物种多样性丧失,消落带就会出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如水土流失,或服务丧失如美观价值降低等。为消落带植被重建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撑,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在不同季节7次调查了千岛湖消落区4条样带,分析研究千岛湖消落带植物在消落带上的分布与组成规律,以及草本植物对水位季节性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表明:聚类分析与PCA分析均反映出植物组成随海拔降低而变化。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单调递减",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且峰值在最高水位附近。优势草本植物适应水位季节性变化的有5种不同机制:(1)生长期错开高峰水位,如鼠麴草、泥胡菜;(2)耐水淹,如狗牙根等深、密根性植物;(3)生长期或花果期提前,如大狼把草;(4)水陆两栖,如天胡荽、积雪草,但受水位变化速率快慢的限制较为明显;(5)在水淹没前及时补充土壤种子库,如一年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