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沟养鱼的增产增收措施归纳起来主要为三个字:“养、管、捕”,也就是要做到养下去,管得牢,捕得起。本文主要谈谈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放养 1.鱼种放养是河沟养鱼的基础 鱼种放养的数量、规格和品种搭配比例,都要按各地鱼  相似文献   
2.
1 优质大规格商品蟹精养模式 采取种草投螺、改善生态环境、投放优质蟹种、投喂天然优质饵料、健康养殖等技术环节,主攻蟹的规格(只重200克左右)和品质。亩产量30千克左右。 2 优质青虾主(混)养模式 由混养向单养转变;由投放抱卵亲虾向投放虾苗转变;由单茬养殖向双茬养殖、与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轮养转变;  相似文献   
3.
为更加准确判识小流域地貌发育阶段,以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小流域——陕西省淳化县泥河沟流域和乾县枣子沟流域为例,分别应用盒分维方法和Horton分维方法进行水系分维值的计算,并利用面积高程积分和地貌信息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泥河沟和枣子沟流域水系盒分维值分别为1.886和1.827。根据Strahler曲线积分值和地貌信息熵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盒分维方法计算的水系分维值对流域地貌发育阶段的判识更加准确、可靠;这2个流域地貌处于侵蚀发育阶段的壮龄期,其生态敏感性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增强并趋于更加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金红 《农技服务》2007,24(3):79-79
利用河沟养鱼的基础上进行粗养螃蟹,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无需增加投喂饲料,无需增加防逃设施,大大提高水资源的产出率。  相似文献   
5.
河沟投放规格为150~300只/公斤的河蟹,在亩放养量为0.5公斤的情况下,可以不影响原水域鱼产量,水草资源也未发现明显失衡。放蟹结果当年出水商品蟹5~10公斤/亩,规格大部分超过150克/只,回捕率50%左右。  相似文献   
6.
《内陆水产》1990,(2):9-9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充分利用水面,积极发展河沟拦养,1989年全镇河沟拦养面积达197亩,总产成鱼2.3万公斤,纯收入2.5万元。该镇总结河沟拦养的好处是:不占用粮田,既节省土地,又能大量减少劳力投资;  相似文献   
7.
《重庆水产》2006,(4):5-6
2006年7月以来,合川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截止9月14日,全市渔业受灾面积达7.5万亩,损失水产品3240吨,直接经济损失4100万元。其中,稻田养鱼受灾面积3.3万亩,损失水产品800吨;池塘受灾面积1万亩,损失水产品1200吨,5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受损户达85户、面积5900亩,产量损失达1700吨,占30%左右,直接经济损失约1700万元;河沟养殖损失水产品240吨,占8096:水库等其它养殖方式损失水产品1000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泗阳县黄圩乡马家富利用1.2hm2小河沟进行水产养殖。1996年采取常规养殖方法,结果效益不太理想。1997年,他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调整养殖结构,以青虾为主,鱼虾混养,春季投放每公斤4000只的幼虾苗种30kg,鱼种80kg,经精心饲养管理,使原无人问津的小河沟,唱起了丰收  相似文献   
9.
发展河沟养鱼是一种投资小、花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简便养鱼方法,适合于山区和水源充足的地方推广。但河沟养鱼必须牢牢把握住,“拦、种、养、管、捕”五个关键环节,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拦建立好拦设是河沟养鱼的保证。一般选泽水流平缓,水口较狭窄,  相似文献   
10.
郭守德  王强  林影  姜昌亮  王珀  蔡俊年 《油气储运》2019,(9):1059-1064,1071
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地质条件复杂,管道穿越若开山区和缅北高原,由于建设期大面积扰动地表,改变了原始地貌,铺设管道后重新回填的土体力学强度低、水敏感性强,受汛期强降雨和洪水的影响,管道沿线出现了大量滑坡、河沟道水毁、坡面水毁、已建水工失效等地质灾害,导致多处露管、悬管,严重威胁了管道的安全运营。重点分析了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结构特征,并分别对若开山区和缅北高原的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