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为良 《水利渔业》2007,27(5):43-45
适宜于水利渔业的冷水鱼类主要是鲑科和胡瓜鱼科的一些种类,如大银鱼、西太公鱼、虹鳟、高白鲑等。我国修建水库后对冷水鱼渔业资源的利用认识不足。水库修建使水深加大,春末至秋季多形成温跃层。下层水温下降,下游河道和梯级水库水温降低,创造了冷水鱼渔业发展的条件。同时,高纬度和高海拔水库,也多有发展冷水鱼渔业的可能。平原中纬度水库也可利用坝下渗水或设网箱季节性饲养冷水鱼。  相似文献   
2.
“深水养大鱼”,这种说法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道理的。池水过浅,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温度变化过大,超出了鱼类等动物适应的范围,就会造成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尤其在北方,鱼类要度过漫长的冬天,池水过浅,会一冻到底或冰下剩水过少,鱼类更无法生存。但养鱼的池水也并不是越深越好,池水过深不仅不能把鱼养好,有时还能造成水中有个“温跃层”,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外海域夏末温跃层与底层水低氧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军  闫庆  朱建荣  龚甫贤 《水产学报》2014,38(10):1747-1757
基于长江口外海域2009年夏末调查的温盐和溶解氧(DO)资料,采用垂向梯度法对夏末长江口外海域温度垂向结构类型进行划分,计算了温跃层深度、强度和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等参数。长江口外海域夏末水温垂向结构类型及其温跃层强度的分布表现为长江冲淡水、黄海沿岸流、台湾暖流表层暖水和台湾暖流深层冷水交汇、混合的态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温跃层深度与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之间为负相关,温跃层深度与垂向最小DO浓度之间为正相关,温跃层强度与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之间为正相关。最接近DO供给源的上温跃层强度与温跃层处DO垂向梯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69)。温跃层越浅、强度越大,对底层水低氧现象的影响越大。温跃层、特别是上温跃层引起的水体层化阻碍DO向底层输运,起到了物理隔氧的作用,与低氧现象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低氧现象在长江口外海域从春末到秋季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的重要环境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夏季白令海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季白令海阿留中海盆区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以水温为主要分析指标,调查海区自上而下(0~500m)层,可分为上匀和层、浊跃层、中居冷水和下匀和层(2)温跃层广泛分布于大部分调查海域,绝大多数测站其深度在25~50m,强度在0.10~0.16℃/m,其中东南部为一相对强温跃区(≥90.15℃/m);(3)中层冷水的上界深度在40~130m左右,下界深度在150~  相似文献   
5.
史为良 《水利渔业》2005,25(6):36-37
使用实例和文献说明昼夜温差大可以使水产动物增加积累,减少饵料消耗.夜间注入低温水、种植水生植物等降低夜间水温,可增加水产品产量;利用深水水温分层开展网箱养鱼,可避免夏季翻水死鱼.  相似文献   
6.
7.
(3)适时增氧:每天按三开、两不开的原则适时开动增氧机,或使用增氧剂。适时增氧有利于促进鱼的生长,防止浮头,抑制厌氧菌繁衍,控制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产生。5月中旬到9月份,坚持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将水体上层中大量饱和氧气输送到下层,补充下层水的溶解氧,促进水体上下对流,打破温跃层,保持水体温度平衡;阴天开机时间多选择在早上6-7时,雨天为早晨3时左右,连续阴雨天应在半夜前后(傍晚不开机)长时间开机。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公海温跃层与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利明  张禹  周应祺 《水产学报》2008,32(3):369-378
2005年9月15日-12月12日,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华远渔18、19号"对印度洋公海进行了金枪鱼渔业调查.利用多功能水质仪(XR-620)、温盐深仪(CTD SBE37SM)和微型温度深度计(TDR-2050)等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得出作业海域的温跃层深度和强度,结合每天作业时记录的渔获数据,分别计算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在温跃层内和深水层的渔获率,研究温跃层与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渔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艘船分别有60.9%和60.0%的作业天数中,温跃层内黄鳍金枪鱼渔获率较高,"华远渔18号"船在温跃层内和温跃层以下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8.22尾每千钩和6.04尾每千钩,"华远渔19号"船温跃层内和温跃层以下平均渔获率分别为2.22尾每千钩和1.31尾每千钩.通过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黄鳍金枪鱼总平均渔获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0.05),温跃层以内比温跃层以下的渔获率明显要高;(2)2艘船分别有69.6%和100%的作业天数中,温跃层以下水深大眼金枪鱼渔获率较高,"华远渔18号"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平均渔获率分别为4.18尾每千钩和4.88尾每千钩."华远渔19号"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10尾每千钩和2.57尾每千钩.大眼金枪鱼渔获率在温跃层以下水深较高.通过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大眼金枪鱼总平均渔获率无显著性差异(P=0.070.05),但对"华远渔19号"船的渔获率数据经t-检验发现大眼金枪鱼在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的渔获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5).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采用2008—2017年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和同期商业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分析了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影响黄鳍金枪鱼渔场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尼娜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随温跃层上界温度的高值区向西收缩而西移,最西至145°E;厄尔尼诺年,东移至165°E以东。拉尼娜年较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西侧温跃层的上界深度差拉大,80~130 m上界深度值偏西。温跃层强度整体上呈现西弱东强,温跃层厚度以15°N和15°S为轴线,分别存在一个较厚的带状分布结构,CPUE分布在厚度值120~200 m之间。温跃层上界温度为27.5~29.5 ℃、强度为0.08~0.13 ℃·m-1时,CPUE分布密集,温跃层参数中上界温度对CPUE分布的影响最大。且厄尔尼诺年CPUE的东移和拉尼娜年CPUE的西移随渔场所在温跃层的最适参数值而移动。时间因子中年份对CPUE的影响是波动性的,拉尼娜年对CPUE的影响更密切。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在5°N—5°S,150°E—175°E。综上所述,异常气候导致的温跃层变化对于CPUE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沙丁鱼年产量1960年不到1万t,1979年增加到206万t。1975年夏季在北海道东南海区作业的围网捕获的沙丁鱼就已经占当年产量的1/4,产量大幅度上升。通常在该海区捕捞的太平洋沙丁鱼亚种群,秋季经过本州东部沿海,然后回游到关东外海一带的产卵场,到初夏再回到北海道东南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