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昕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地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治轻管、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根据生态建设的需要,应大抓植被建设、筑坝淤地和发展集雨工程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侵蚀监测及对比。结果表明: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监测的2000年土壤侵蚀量最大,约是流域卡口站观测结果的6.2倍,约是模型法监测结果的1.9倍,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卡口站观测法只观测了悬移质输沙量,推移质输沙量无法观测。此外,利用模型法,不同比例尺DEM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微度级别上。在分析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在暴雨泥石流减灾预报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晓梅 《山地研究》1998,16(1):73-76
运用GIS这一新技术手段下暴雨泥石流区域减灾预报研究是一种尝试,通过该项研究,建立了为孙水河流域泥石流减灾预报提供分析依据和决策支持的地形及各类专题要素的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数据库,图形库,模型库为一体,具有空间数据采集,属性处理,灾例检索,灾损预估,灾情分析与区域预测和减灾决策支持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和2010年5月在湑水河流域对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捕获鱼类4目、10科、29种;湑水河上游太白段以山区溪流冷水型鱼类为主,种类较少;下游城固段海拔低,鱼类种类相对上游河段丰富.不同河段在不同季节的鱼类组成和质量密度有显著差异.与相邻山区的河流相比,湑水河鱼类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外部因素已经开始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繁衍,河流污染和其他人为干扰可能对该流域鱼类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水河是湖南娄底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笔者总结了孙水河流域污染现状,得出主要污染源有居民生活垃圾、养殖业污染、工业污染和建筑垃圾污染。通过水质调查发现:孙水河平均pH为6.4,平均水温为26.8℃,大肠杆菌培养皿菌落多数为20~69个。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孙水河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青海渔水河河水、底泥及河旁沙土进行盐分离子及pH值的测定,并通过不同培养基、盐种类和添加量的设计对渔水河中嗜盐耐盐放线菌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渔水河样品均偏碱性;河水的水溶性总盐及盐分离子含量均远远低于沙土,其中泥土的水溶性总盐含量最高,为158.67 g/kg;盐分阴离子中Cl-含量最高,阳离子中K+和Na+含量最高,所以推断样品盐分离子主要以NaCl和KCl的形式存在;分离共获得89株放线菌,其中底泥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最多,且改良淀粉酪素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嗜盐耐盐放线菌的筛选,得到8株嗜盐放线菌,其中极端嗜NaCl菌3株,极端嗜KCl菌7株,还有1株嗜K型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新疆库车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龟兹文化的核心区域。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承载、哺育了龟兹文化。文章对渭干河、库车河历史时期主要发展脉络做了梳理,并对相关历史遗址、遗迹有些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湫水河二期治理项目,2003年开始实施,期限为五年。五年间,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324.72 km~2,占计划107%。其中,新建基本农田997._87 hm~2,营造水保生态林1.40万hm~2,水保经济林4 161.87 hm~2,种草1 501.67 hm~2,封禁治理1.175万hm~2,修筑淤地坝(谷坊)336座,治理度达到77.9%,林草覆盖率达到42.7%,人均基本农田0.119 hm~2。流域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主要经验: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多元投入,三是分类指导,四是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 昕水河流域是山西省临汾地区西山最大的入黄一级支流,面积4326km~2,占临汾西山地区总面积的42%。统计该流域葛口水文站1955~1989年径流泥沙资料,可知1973~1989年的17年,水沙变化较大,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分别比1955~1972年减少了39.6%和54.8%。特别是1981~1989年,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47.8%,输沙量减少70.8%。本文拟对该流域的水沙变化原因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行贷款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自 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 ,共完成投资 180 3 9 5 7万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 2 63 9 94hm2 。通过 8年的建设 ,项目区年人均社会总产值由 64 6元上升到 3 884 4元 ,增长 5倍 ;年人均纯收入由 3 91 6元上升到 12 43 81元 ,增长 2 2倍 ;土地利用率由 5 1%提高到 5 6 6%,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 3 0 6%提高到 3 7 7%,治理度达到 46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