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枸橼     
枸橼在我国有11个类型(变种、品种或杂种),根据它们的地理分布和植物学性状,认为枸橼的原发中心在云南的西南部和西部;野生的沧源香橼是枸橼的原始类型,由其演化为小香橼、小果香橼和栽培的大香橼等;佛手是由枸橙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坡面细沟侵蚀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沟头溯源侵蚀和水流汇集发源地的梁峁坡面,在强降雨下其产流产沙对沟缘线以下坡面及沟道侵蚀有着重大影响。该研究根据野外实地考查构建5°~35°变坡段实体模型,进行6场间歇性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借助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PhotoScan软件获取坡面DEM,将其侵蚀演化过程进行图形化、数字化,定性定量揭示其侵蚀形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梁峁坡面细沟侵蚀历经4个阶段:面蚀阶段,即产生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侵蚀跌坑,宽度5~9 cm,深度1~4 cm;细沟形成阶段,由面蚀所产生的微小跌坑在径流作用下长、宽、深均不断增大,最大分别达到266、7.6、13.8cm;细沟网形成阶段,细沟出现分叉及联通,有明显流路;小切沟形成阶段,伴随沟壁崩塌、沟壁加宽和沟底下切,最大沟长及最大沟深较细沟形成时增大3倍以上。2)对比次降雨过程基于三维建模所计算侵蚀量与实测侵蚀量,第1场降雨试验因地表疏松颗粒较多导致实测侵蚀量比建模计算侵蚀量大而引起较大偏差(20.82%),其他场次偏差均在10%左右或以下,总体来说,该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侵蚀发育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实现侵蚀演变关键过程图形化、数字化,有助于人们定性、定量了解和认识梁峁坡面侵蚀过程,且对于创新侵蚀过程研究方法亦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2013,(7):41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云贵高原的广大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河流众多,为青藏  相似文献   
4.
闽旅 《新农村》2013,(11):46-46
泰宁丹霞景区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境内,由金湖和上清溪南北两大片区组成,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惟一代表,是“中国丹霞”从青年期一壮年期一老年期地貌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被国内外地学界称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正>野生蜜蜂种类多、分布广、适应性强,是一类重要的传粉蜂。它们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或与蜜源植物协同进化,或通过对当地气候与蜜源植物的相互选择与适应,使物种得以繁衍。目前野生传粉蜜蜂的数量由于多种原因(单一化种植、污染、辐射、农药除草剂的使用等)持续减少,有些种群已经退化消亡,2007年笔者观察了豫北地区的几种常见野生传粉蜜蜂,现就熊蜂、壁蜂和切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传粉特点介绍如下。1壁蜂壁蜂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切叶蜂科中的一个壁蜂  相似文献   
6.
对于具有耦合关系的流域复杂系统,从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政策效应等方面分析生态-农业耦合效应,是实现流域生态文明的方法论。论文采用系统耦合测度模型,对洱海流域系统耦合度及动态耦合过程进行分析,揭示流域生态文明下洱海流域生态农业政策的效应。结果表明:①生态农业措施对洱海流域生态-农业系统协调耦合产生积极作用。②1994-2015年,洱海流域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度由0.48提升到0.75,接近0.8的协调耦合阈值,表明生态-农业系统由磨合阶段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③耦合态势可分为磨合消耗、快速消耗、快速协调与磨合协调四个阶段,既揭示了初期生态农业政策的短期效益,又预示出中远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养猪》2009,(4):75-75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和”字的转换,从篆体到宋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字的演化过程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和为贵”历来是中国人追求并崇尚的理念,这个理念同样深深贯穿于中医传统治病观。  相似文献   
8.
《农家参谋》2011,(3):38-38
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拦路成语",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相似文献   
9.
《畜牧市场》2009,(10):25-25
自然界中,随着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形复杂。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统称共生(symbiosis)。在共生现象中根据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分为共栖、互利共生、寄生等。1.共栖(comrn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  相似文献   
10.
黄海    石胜伟    刘建康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354-357
通过野外调查与实地勘测,在查明泥石流的形成背景条件及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干桥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计算了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探索了泥石流沿沟道的演化过程及机理,提出了相应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干桥沟为高频大规模泥石流,具有暴发频率高、成灾速度快、运动过程短、危害严重的特点;受沟道微地貌影响,泥石流沿沟道演化过程具有“小淤大冲、聚小成大”的特征,是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主控因素;受物源点活动趋势的控制,干桥沟常态工况下的泥石流的暴发规模和频率呈降低趋势,对沟口危害较小,但受泥石流聚小成大的演化规律影响,在极端暴雨工况下将暴发大规模以上灾害,危害县城安全。针对泥石流特征,提出“以固源、稳沟、拦挡为主,辅以消能、排导”的治理方法;同时对白呷衣滑坡变形进行监测,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