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银鱼(r-对策生物)银鱼是栖息近海并有洄游江河特性的淡水鱼,主要分布于中日韩东亚地区,少数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银鱼资源尤为丰富,种类最多,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领跑国际银鱼市场,奠定了中国银鱼业的地位。全球有6属17种银鱼,有6属15种包括6个特有种分布在中国,其他如日本3属4种、越南3属3种、俄罗斯2属2种,中国以太湖银鱼为代表(表1)。中国银鱼具有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强和定居能力广的特点,21世纪以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无序捕捞、湖面减少等影响而使银鱼资源衰减,近几年来渔业部门重视银鱼的开发性保护,北方引进了太湖银鱼,南方则保持野生捕捞、区域保护,较好控制了银鱼滥采无序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采用直接观察法、测量体长体重等方法对安徽省南漪湖麦穗鱼的个体生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漪湖麦穗鱼的雌雄比例为1.82:1,麦穗鱼的绝对繁殖力为108~2201粒,平均值为1379粒。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桔全爪螨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温度对桔全爪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30℃,死亡率低,生殖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并测定了抗寒性、耐热性、耐淹能力及温度变化对产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浙江温岭池塘养殖的1、2龄大弹涂鱼的个体生殖力及其与各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弹涂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F、相对生殖力FL、FW均服从正态分布;1、2龄鱼个体生殖力F、FL差异高度显著(P<0.01),FW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生殖力,与体长、体重、纯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正相关,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关系,R与各生物学指标均呈幂指数相关,FW与性腺重和成熟系数呈幂函数关系,而与其它指标关系不显著.给出了个体生殖力F、FL、FW均值的95%置信区间及与各指标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淤泥湖团头鲂的形态及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淤泥湖团头鲂野生种群的生物学持征。调查内容包括可数性状、可量性状、性成熟规律及繁殖力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RNA甲基化是基因转录后水平表观修饰的主要形式,参与了众多重要的细胞学过程。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寡食性害虫,与R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克隆小菜蛾的RNA甲基化蛋白同源基因fl(2)d,鉴定其表达模式,并敲除该基因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小菜蛾基因组网站查找fl(2)d基因序列,PCR扩增其蛋白质编码序列(CD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个体以及成虫生殖腺中fl(2)d的相对表达量;运用CRISPR/Cas9结合卵的显微注射技术,对小菜蛾fl(2)d进行编辑;将fl(2)d被编辑过的成虫与野生型成虫杂交,并对其产生的后代进行近交,筛选fl(2)d突变品系;观测并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遗传特性、生物学参数和表型的差异,明确fl(2)d的功能。【结果】克隆得到长度为912 bp的fl(2)d CDS,fl(2)d在雌蛹、雌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较高,雄成虫和雄蛹的表达量较低,幼虫期的表达量最低,成虫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通过向小菜蛾的卵注射靶向fl(2)d的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的混合物,对所产生的阳性后代进行10代的单对近交筛选,获得3种杂合的移码突变品系,分别缺失了4个(Δfl(2)d213-4)、5个(Δfl(2)d213-5)和7个(Δfl(2)d214-7)碱基。在上述品系的筛选过程中,发现了6只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2只缺失5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个体成功配成了两对,近交未产卵;剩余的2只缺失4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和2只缺失5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分别与同世代的雌性杂合突变个体近交后仍未产卵。说明fl(2)d纯合突变的个体存活率极低,且可能无法产生后代。通过分析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发现杂合突变个体近交以及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的比例分别略小于2和1,说明fl(2)d杂合突变会影响小菜蛾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导致部分个体死亡。杂合突变体后代中含有突变的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P<0.05),推测小菜蛾fl(2)d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只要是有突变品系小菜蛾所参与的交配,雌成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P<0.01),所产的卵多数发育异常,表现为失水皱缩、不能正常孵化。通过对成虫的生殖腺进行解剖,发现在野生型雌成虫与突变体雄成虫交配后,卵巢内卵的附着量较未交配的个体明显减少;未交配的突变体雌成虫卵巢内卵的附着量亦少于野生型,而突变体雄成虫的精巢未见明显异常。部分能够孵化的杂合突变个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导致不能正常完成整个世代;另外一些杂合突变个体未见异常,可以将突变类型遗传给后代。根据上述发现,提出了基于fl(2)d的小菜蛾遗传防控模型。【结论】fl(2)d参与小菜蛾的生殖过程和胚胎发育,突变后显著影响后代种群数量,是开展小菜蛾遗传控制的理想靶标。  相似文献   
7.
西江广东鲂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广东鲂卵巢各期发育的特征、成熟系数变化、生殖力及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群体组成和繁殖习性等。结果表明,广东鲂绝对怀卵量平均为131,024粒,产卵个体的平均体长297.37毫米,平均体重604.6克,主要年龄组为Ⅲ-Ⅵ龄。生殖季节主要在4月,产卵要求水温在20℃以上并与水位、流速诸因子有关。此外,广东鲂还有集群产卵和生殖洄游习性,一般在水流较急的河道产卵。  相似文献   
8.
9.
福建官井洋大黄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研究大黄鱼生殖力种内变异的第二篇报告。所依据的材料是1959年5月在福建东北部官井洋产卵场收集的,共升算了173个样品。据以观察分析的标本全系未出现透明和游离状卵子的典型Ⅳ期卵巢。卵子计数取样与处理方法以及术语概念均与作者在“浙江岱衙洋大黄鱼个体生殖力的研究”一文中所述者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怀卵量及生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群的补充、生长和死亡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种群亲体的怀卵量及生殖力的变动是补充过程的基本环节,在研究种群生物学时要给予充分注意。分布在东海北部,生命周期一般只有一年的曼氏无针乌贼,其资源量是由当年的补充群体所组成。对曼氏无针乌贼的怀卵量及生殖力的研究,在探索其增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