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05篇
水产渔业   76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杨吝 《水产科技》1991,(1):41-41
自发明拖网渔法以来,渔民一直在设法使拖网上纲尽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层拖网的水层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杨吝 《现代渔业信息》2001,16(11):16-20
捕虾是澳大利亚的重要渔业之一,对虾拖网渔业发生于多数州的沿岸水域。在澳大利亚对虾拖网渔业中渔获物有时空的变化。本文着重报道澳大利亚为减少对虾拖网副渔物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7.
为了解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网具形态变化,以南极磷虾捕捞船“龙腾”轮采用的四片式拖网为研究对象,基于修正的田内准则制作1/35的模型网进行循环动水槽试验,考察流速(v)、水平扩张比(L/S)和渔获物对网具(整体形态、阻力和能耗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拖网网口形状随流速、L/S的增大呈被“压缩”趋势,当L/S=0.35、v=30 cm/s时,网口形态最佳,网囊中有或无模拟渔获物时的网口形状变化情况相似;流速一定时,网口面积随L/S的增大而增大,L/S一定时,网口面积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低流速、高水平扩张比条件下,有模拟渔获物时的网口面积随流速、L/S改变而变化的程度较空网时更小;网身随流速、L/S的增大同样呈被“压缩”趋势,且L/S改变时的“压缩”程度较流速更大,有模拟渔获物时的网身末端上扬现象较空网时更明显,且网身长度较空网时明显增长;流速不变时,随L/S的增大,网具阻力增加,能耗系数减小,且二者的变化程度均呈减缓态势;而L/S不变时,随流速的增大,网具阻力和能耗系数均增大,有模拟渔获物时的网具阻力与能耗系数较空网时更大,且流速越大,网具能耗系数与空网时的差异越大。研究表明,当L/S=0....  相似文献   
8.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2)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P< 0.05);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3)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P< 0.05);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2.6 kn和200 m水层流速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4)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5)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有限单元法构建大网目底拖网渔具的数学模型,以计算在定常流条件下底拖网渔具的受力情况、网口扩张和渔具的形态变化.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适用于拖网的网目群化方法.群化后的拖网模型为单元数6513的model-1模型和单元数1787的model-2模型两种规格,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并与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南极海冰和风场作为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显著影响着渔船作业的安全及经济效率.相较于连续泵吸捕捞渔船,我国普遍采用传统渔船开展南极磷虾捕捞作业,该作业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本实验针对磷虾捕捞作业的适应性,基于1989—2020年美国国家冰雪中心海冰密集度数据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风场数据,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