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3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洋淀,这样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湿地,在20世纪突然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尴尬结局,无疑令人忧思,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蒋有绪教授和湿地国际陈克林先生的眼里,白洋淀的危机源于缺水,不合理的湿地开发是现实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方法,对白洋淀内47个村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淀内村庄存在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较少、缺少统一规划、缺少主导产业、淀内水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据此,以是否迁移及发展方向为依据将村庄发展模式分为保留型村庄、集聚型村庄及搬迁型村庄,以便将淀内村庄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4.
白洋淀流域水污染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水质现状、风险源和风险因子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了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体系框架.最后,基于已有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污染研究进展,提出以后应进一步加强的地方:①加强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综合风险评估研究,并使用数学模型来综合评判白洋淀流域水环境风险水平;②加强风险预...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白洋淀水产养殖区水质监测数据,研究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夏季水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NH_4~+-N、NO_3~--N呈负相关,与NO_2~--N无明显相关,与TN无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a与TP呈一定的正相关,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6.
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Theil-Sen’s slope及Bayes Information Criterion方法,研究水文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探讨水文情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位和温度变化存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02m/a和0.11℃/a,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幅度约为0.04 mm/a。降水量和温度的时间序列未检测到突变点,水位时间序列的突变点为2004年。白洋淀水文改变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产生重要影响:该区域水体面积下降最为明显,湿地和农田是该区域目前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GIS技术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53.03,属“一般”级别,表现为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较适合人类生存。流域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低,仅分别为11.18和12.68,是造成流域内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偏低的主要原因,也是人类生存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湖泊湿地中氮素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中氮素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环境变化的进程。对白洋淀3个典型淀区沉积物、孔隙水和上覆水中有机质和氮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泊湿地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有机质和全氮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英家淀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高于小杨家淀和小鸭淀;沉积物在6 cm深处,小杨家淀和小鸭淀沉积物中全氮出现一次低值,而所有采样点孔隙水中NH4 -N浓度都在此处出现一个峰值,表明6 cm深度可能是白洋淀湖泊湿地微生物降解有机氮的一个活跃区;芦苇湿地上覆水中NH4 -N和NO3--N含量都高于宽阔湖面水体,说明植被的生长不仅会促进底质有机氮的降解,其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及残枝败叶的腐烂也会增加水体中各种形态氮的含量,增加对水体中各种氮素的滞留,在芦苇湿地区对水面漂浮物的打捞和对芦苇的及时收割是减少湖泊湿地氮素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是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内容,重金属含量水平常被作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华北平原的府河和白洋淀中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研究了19个沉积物样品和3个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生物效应浓度法评估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并初步分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受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Zn、Pb、Cu和Cd污染较为严重,府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环境危害强于白洋淀。相关分析显示府河和白洋淀重金属污染具有相似污染源,保定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府河沿岸金属冶炼企业很可能是白洋淀地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从城市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白洋淀区域重金属污染控制对策与建议,为白洋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