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6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模拟野外栖息环境,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成功繁殖荒漠猫的饲养管理方法和荒漠猫的发情、交配、妊娠、哺乳等繁殖行为。同时对在西宁动物园产下并成活的3只幼猫的体尺、体重、形态和行为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淮南猪繁殖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猪是河南省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因主要产区集中在淮河上游,故名淮南猪。该品种具有产仔多,繁殖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等优良特性。淮南猪由于在历史上没有进行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选育,再加上盲目引种杂交,致使品种数量锐减,品种资源严重受到威胁。为了配合淮南猪的保种和选育工作,对淮南猪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对准南猪主要繁殖性能的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秩通 《湖南林业》2011,(11):34-35
观鸟是指在不影响鸟类正常活动的前提下,在自然环境中欣赏鸟的自然美,观察记录它们的外形姿态、数量、取食方式、食物构成、繁殖行为、迁徙特点和栖息环境等,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国外有关学者认为,生态观鸟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目的地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鹏 《水禽世界》2015,(2):52-53
<正>水禽的行为学是研究水禽对环境和其它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水禽的繁殖行为、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等。根据水禽的行为特征加强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禽养殖的经济效益。1啮齿行为水禽与鸡和多数哺乳动物不同,鸭、鹅的喙扁平,故又称"扁嘴",分上下两部分,喙内有50~80个数量不等的锯齿,舌侧及表皮角质层亦呈锯齿状,这些锯齿状结构是采食牧草和坚硬食物的主  相似文献   
6.
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物种,其繁殖行为释放是一系列反射活动。本文采用行为描述法和行为实验法,定时对哈尔滨动物园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的结果显示,在整个繁殖期内依次出现的是发情、交配、营巢、孵化等行为,孵化不呈现明显的节律性,在孵化过程中有明显的换孵规律。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1次/1.5 min,食物为膜翅目、鳞翅目昆虫。此外,还发现育雏结束后亲鸟有清除巢内异物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7:00~19:00。结果表明第一组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都明显少于第二组蓝鹇和白鹇,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的发生次数随日期出现波动,两物种繁殖行为的高峰多在早晚时段。蓝鹇和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3~4 d和1~3 d;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有较多繁殖行为发生;两物种的繁殖对配对个体日间发情的同时性要求均不高,白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的绝对频次多少也无关,蓝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绝对频次多少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一、蜂王 1.行为:蜂王羽化出台后,即在巢脾上爬行,寻找封盖王台,加以破坏,3天后出外试飞,熟悉环境,辨认蜂巢方位,每次试飞约2~5分钟。处女蜂王5~6天后即性成熟,开始“婚飞”,进行交尾活动。飞出去的距离至少2公里,最多5公里。有试验表明在5.7公里及12.8公里距离内交尾成功率分别为89%及67%,婚飞约1~3次,  相似文献   
10.
石爬鮡属鱼类的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岷汪汶川、茂县江段。进行了石爬鮡属鱼类繁殖生物学野外调查研究。石爬鮡常生活在水流湍急的山洞溪流中,晨急流产卵鱼类。繁殖季节为6—7月,繁殖水温15—18℃。雄鱼具有特殊的生殖暮官。表现为发达的、延伸于体内并可伸缩的生殖乳突。行体内授精方式。雌鱼生殖腺为封闭卵巢1个。成熟卵的受精和产出是非同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