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14篇
水产渔业   488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在韩国国内36个淡水养殖场的香鱼、鳟鱼中检测出致癌物质——孔雀石绿,韩国海洋水产部决定对所有淡水香鱼、鳟鱼养殖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确认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同时对这两个鱼种以外的其它鱼各淡水养殖场也进行渊查,确认是否含有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2.
杀鲑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Ong.  B  杨莺莺 《福建水产》1989,(3):90-94
网箱养殖的鲑形石斑鱼(Epinephelus salmoides)易感染细菌病,外表症状如皮肤出血溃疡,尾部和鳍溃烂,从病鱼中分离到的主要细菌为短杆状,无芽孢细菌。这些细菌呼吸或发酵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对孤菌抑制剂0/129敏感。根据生理生化特征,把这些细菌分成四簇群,第一簇群的细菌由两菌株组成,两菌株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蔗糖(TCBS)琼脂平板上都形成兰绿色的大菌落。第二簇群的细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形成大的,黄色菌落,培养48小时后,菌落颜色转变成绿色。这两簇群的细菌都对罗非鱼和鲑形石斑鱼有致病性,并具有同弧菌感染相似的症状。其它簇群的细菌一般是继发性入侵的,即於疾病发  相似文献   
4.
韩德武  谢德全  李妍 《饲料工业》2003,24(11):44-47
1我国鲑鳟鱼养殖总体情况鲑鳟鱼属冷水鱼类,其多数品种既能在淡水中生活,也能在海水中生活,因此其在有冷水资源的海淡水中均能养殖。我国冷水资源丰富,适合鲑鳟鱼养殖开发条件。一是在我国地处北纬30°的地区以北,都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冷水资源。在东北地区、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地区,有大量的遍布山区的山涧溪流和地下涌泉水。二是我国东部的黄海、渤海还有丰富的低温海水资源。尤其是东南沿海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处北纬30°以南地区省,近年来,也在试验…  相似文献   
5.
侧耳属包括很多生理生态上不同的种,其中有的已在世界上广泛栽培。目前日本国外的栽培比较粗放,所用的培养料,多为各种农业废弃物,在印度不经灭菌,在欧洲采用不完全灭菌来培养侧耳。而日本采用集约化方式,高压或常压灭菌等完全灭菌进行栽培。侧耳类是白色腐生菌,能够分解木质素等,因此,其栽培目的物除子实体外,以生物转化为目的的栽培也开始受到重视。例如,利用侧耳将农业废料进行生物转化,纤维性废料变为家畜饲料。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国外采用的粗放栽培方法,将在日本应用。为此,试验一种最简单的栽培方法,即采用未灭菌麦杆来栽培鲑黄侧耳。  相似文献   
6.
鲑鳟鱼着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着色剂的分类及作用、着色剂种类的选择及影响鲑鳟鱼着色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江西饲料》2014,(3):46-46
正法国科研人员最近完成了虹鳟鱼基因组的完整测序,并发现虹鳟鱼基因组较好地保留了1亿年前一次重要进化事件的遗迹,可以帮助了解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虹鳟鱼属鲑科,原产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它肉质鲜美,在全世界被广泛养殖,同时也是被科学家研究最多的鱼类之一。来自法国国家农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测序中心等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刊登了研究报告。这是科学界首次发布鲑科鱼类的完整基因组测序。  相似文献   
8.
9.
研究旨在证实大西洋鲑鱼对日粮磷脂的需求,更好地确定其需要水平和时期。因此,通过给大西洋鲑鱼提供磷虾或大豆卵磷脂探讨磷脂对其的影响。首先饲喂鱼苗含蛋白质55%和脂肪17%的饲粮,通过添加磷虾油或大豆磷脂补充脂肪,根据回归分析设计5个水平,分别为总磷脂1.5%(未添加)、2.6%、3.2%、3.6%和4.2%。在1 g(受精后1 400°dpf)、2.5 g(1990°dpf)、5 g(2 350°dpf)、10~20 g(2 850°dpf)和二龄鲑(3 800°dpf)时进行取样。整体存活率高,说明存活率和饲粮磷脂添加水平呈正相关(r2=0.59~0.72)。磷脂促进了鱼苗的生长,且饲喂磷虾磷脂2.6%和大豆磷脂3.6%的鱼增长最快。鱼苗达到2.5 g之前与之后生长模式不同,0~2.5 g鱼补充磷虾磷脂2.6%和大豆磷脂3.6%后的生长速率(SGR)显著高于基础日粮(P<0.05),而2.5 g~二龄鲑期间,各处理之间没有差异。饲喂未补充磷脂的日粮,2.5 g时发现鱼肠道脂肪变性,患病率达20%,饲喂低水平大豆磷脂日粮的鱼肠道脂肪变性患病率达10%,而喂食磷虾油和高水平大豆磷脂(≥3.2%)后以及在后期阶段,肠道脂肪变性情况开始消失。在生命早期阶段,鲑鱼对日粮磷脂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9尾鱼。初重为(462.53±45.40)g亚东鲑在室内水族箱中流水饲养,饲养周期为77 d。结果表明:同一脂肪水平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有所升高,而饲料系数逐渐降低,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雌性亲鱼性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亲鱼性腺指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回升。同一脂肪水平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逐渐增加,蛋白质水平为48%时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36%时(P0.05);而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虽有所增加,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蛋白质水平下,18%脂肪水平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略高于9%脂肪水平组。同一脂肪水平下,血清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亚东鲑亲鱼对饲料蛋白质(36%~48%)和脂肪(9%~18%)水平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脂肪水平为9%和18%时,亚东鲑亲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43.11%和45.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