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斑尾刺(鱼叚)虎鱼鳃上孤岛指环虫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其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及感染率均呈下降的趋势;从春季到秋季,孤岛指环虫的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呈迅速下降的趋势;斑尾刺鱼叚虎鱼鳃上孤岛指环虫的分布频率,表明大量的孤岛指环虫寄生于少数宿主鳃上,多数宿主感染少量的孤岛指环虫;孤岛指环虫种群在不同体长的宿主和不同季节均呈聚集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刺虾虎鱼是西太平洋沿岸的本地物种,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为了准确了解浙江沿海刺虾虎鱼的物种多样性,本文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亚基I (COI) DNA序列对浙江沿岸的刺虾虎鱼进行条形码研究。从获得的30个个体615 bp 的COI DNA序列中,检测出10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33;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的遗传距离得知,刺虾虎鱼种内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3(平均值0.007),刺虾虎鱼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0.158~0.217(平均值0.186),属内种间的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距离(约27倍)。条形码结果显示,浙江沿海30个刺虾虎鱼样本共有7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KF642947-KF642953),都属于斑尾刺虾虎,它们与斑尾复虾虎和矛尾刺虾虎共同形成一个亲缘关系很近的单系群。  相似文献   
3.
孙志成  李亚东  宋晨雨  陈健  宋娜 《水产学报》2020,44(8):1237-1248
利用传统形态学、耳石形态学和线粒体DNA(mtDNA)部分片段作为标记方法,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和黄鳍刺虾虎鱼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两种间的第二背鳍鳍棘数、第二背鳍鳍条数、臀鳍鳍棘数、臀鳍鳍条数和脊椎骨数无交叠现象;量度特征的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52.101%,主要反映了鱼体体型的比例,其中与躯干后部特征的相关性最高;依据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10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种虾虎鱼除吻长、上颌长等头前部指标及与尾部长度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耳石傅立叶分析的结果与量度特征分析的结果类似,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12.181%,主要反映了耳石背侧和前后缘的形状特征;依据判别函数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为100%。对两种虾虎鱼线粒体DNA的D-loop、COⅠ、16S rRNA和12S 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基于K-2P模型计算得到两种虾虎鱼种间遗传距离均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以六丝钝尾虾虎鱼作为外群,结合GenBank上下载的刺虾虎鱼属其他种类的同源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均显示两种虾虎鱼分别聚类,遗传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与纹缟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龙珍  宋超  庄平  赵峰  闫文罡 《海洋渔业》2011,33(3):304-309
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纹缟虾虎鱼(P<0.05),而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5.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1);列联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斑尾刺虾虎鱼的空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P0.01)。通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到饵料生物体长与斑尾刺虾虎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s=0.263,P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阎斌伦  高焕 《水利渔业》2011,32(4):125-129
通过对斑尾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肠道内岐口福斯特吸虫(Faustula qikouensis)种群动态的研究发现,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其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及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在宿主体长小于26.5cm时,其种群平均拥挤度、扩散性指标随着鱼体长的增加而增大,分布参数k值则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7.
Weekly variations in density of juvenile yellowfin goby Acanthogobius flavimanus with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e.g. water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transparency, and prey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on a tidal mudflat within the Tama River estuary, central Japan, from March to July 2001. Metamorphosing newly settled juveniles occurred from mid-March to late May. Metamorphosed benthich juveniles first appeared in late March, the density sharply increasing to a peak (67.0 ind./m2) in early May but rapidly decreasing to less than 10% of that two weeks later. No consistent relationships were apparent between short-term variations in fish density by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water temperature, or salinity. In contrast, a weak negative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juvenile density and water transparency. Further, benthic juvenile density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hort-term fluctuations of errant polychaetes,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prey items.  相似文献   
8.
在繁殖季节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全长(TL)与体长(SL)、头长(HL)与体长(SL)、体长(SL)与体高(BD)、体重(BW)与空壳重(SW)、体重(BW)与体长(SL)的相关关系分别为:TL=0.779 6SL+1.793 9;HL=0.299 9SL+7.288;SL=0.783 2BD+7.324 9;BW=0.818 4SW-4.979 6;BW=0.062 9SL2.331 5。斑尾刺虾虎鱼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6 328~59 878 egg,与体长(SL)、空壳重(SW)、卵巢重(OW)的相关关系分别为F=94.972SL2-4 832.2SL+833 435;F=83.823SW+14 084;F=507.54OW+13 190。个体绝对生殖力(F)与体长、空壳重、卵巢重、成熟系数(GSI)的多元回归方程为:F=2 375.54+525.67SL-31.44SW+199.43OW+261.74GSI。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相对生殖力(FL)平均为88±31 egg/mm,体重相对生殖力(FW)平均为157±54 egg/g。平均卵径为1.22±0.24 mm。斑尾刺虾虎鱼IV期卵巢以第IV时相卵母细胞为主,第IV时相晚期卵母细胞开始出现油球,细胞核偏移和变形,放射带明显;Ⅴ期卵巢的卵细胞游离,卵膜外的二层滤泡膜脱落,卵细胞的外层分别有胶膜、放射带和质膜。  相似文献   
9.
斑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陈建国 《水产学报》1993,17(2):146-153
斑尾复鰕虎鱼系沿海及河口的习见种类,矛尾复鰕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该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和小虾蟹为食。在繁殖期间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为壹年。斑尾复鰕虎鱼为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1739~(2.827?),生长方程为:L_t=41.24[1-e~(-0.0?(t+0.0?45?)],W_t=606.15[1?e~(-0.0?(t+0.0645?)]~(2.8?),体重生长拐点 t_r=11.5(月龄)离拐点处体重为 176.5克。本文分析了斑尾复鰕虎鱼在养虾业中的危害情况,并探讨其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113尾标本研究表明矛复鰕虎鱼Synechogebius hasta(Temminck et schlegel)是斑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omunaturus(Richardson)的同物异名,不是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