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卜氏晶囊轮虫Splanchnabrightwelli休眠卵卵膜的亚显微结构,并对卵膜与休眠卵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卵膜分三层,其中第一层卵膜(S1)包括两小层,即外表有乳状突起的第一小层(ML)和弹簧状的第二小层(SL),ML层外表乳状突起之间有的有小桥相连,有的无小桥相连,而SL层纵面观似弹簧状,外表面(与ML层卵膜接触的面)有较大的突起和较多的孔,内表面(与第二层接触的面)较光滑且突起较小;第二层卵膜(S2)纵面观均匀致密;第三层卵膜(S3)紧包胚胎,外表面光滑。从本试验结果推测,晶囊轮虫休眠卵第一层的第二小层卵膜的弹簧状结构装置,很可能是晶囊轮虫休眠卵休眠期间存放休眠卵产出气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周一兵 《水产学报》2002,26(1):28-34
饵料密度实验表明 ,在 2 8℃下 ,当草履虫密度分别为 10 0cell·mL-1(77mg·L-1)、2 0 0cell·mL-1(15 4mg·L-1)、30 0cell·mL-1(2 31mg·L-1)和 4 0 0cell·mL-1(30 8mg·L-1)时 ,卜氏晶囊轮虫在群体培养条件下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水体容纳量、种群增长期的平均生产量和增长率均以饵料密度 30 0cell·mL-1组为最高 ,分别为 :6 .4ind·mL-1·d-1(35 5mg·L-1·d·-1)、13.7ind·mL-1(76 0 .6mg·L-1)、5 5 (mg·L-1·d·-1)和 1.4 4 96 (d-1)。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饵料密度 10 0~ 30 0cell·mL-1范围内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时的生物量 (CSC)和达到MSY及容纳量的时间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提高或延长。但是 ,当饵料密度达到 4 0 0cell·mL-1时 ,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或缩短。以草履虫为饵时晶囊轮虫的日粮为 14 6 %~ 70 7% ,饵料系数 19.8~91.7。  相似文献   
3.
几个生态因子对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几个生态因子(盐度、光照、pH)对卡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休眠卵萌发及低温冷冻对休卵上浮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自淡水水体的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在盐度3.0以内均有不同比例萌发,盐度1.0的萌发率较高。光照是隔年与新产休眠卵萌发的必要条件。卜氏晶囊轮虫休眠卵在pH为5.0-9.9的淡水中均能萌发,pH为6.05-9.9范围内,对萌发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H为8.0左右萌发率最高。冷冻处理(-5℃冻2d)可大大提高隔年休眠卵的上浮率,但使用高渗液也不能促进新产休眠卵上浮。根据休眠卵萌发与温度间的关系,提出了卡氏晶囊轮虫休眠卵的生物学零度为11.5-12℃,萌发上限温度为37-38℃,24℃萌发率最大,12-24℃萌发率与温度间呈正相关;24-37℃萌发率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卜氏晶囊轮虫对4种臂尾轮虫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且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虫形态可塑性的进化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培养于晶囊轮虫培养过滤液中的臂尾轮虫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轮虫的被甲棘刺显著增长,而轮虫的被甲长和被甲宽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盐度对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生长、发育及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25℃自然光照下,盐度分别为0、1、2、3时,以盐度为2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最高,分别为16658、5.2899和20.1;盐度为2的一生生殖次数和总生殖量也最高,分别为4.9、23.2个,其平均寿命最长为98.4h,产前发育期最短为18.71h。世代时间以盐度3最短,为1.414d。本研究结果表明,直度2是卜氏晶囊轮虫生活的最佳盐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