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鱼体抗氧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对水体中汞胁迫的响应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体长为(4.95±0.79)cm,体重为(4.57±2.02)g]的急性毒性及对鱼体肝脏、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静水实验条件下,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40mg/L。汞离子暴露6h时,各浓度组的肝脏SOD酶活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随暴露时间的增加,低浓度组SOD的活性变化较小,而高浓度组鱼体肝脏SOD的活性出现被诱导或被抑制的现象,表明鱼体在高浓度汞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鳃的SOD活力在暴露6h亦显著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SOD的活性具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MDA含量的变化表明,鳃组织在暴露6h时已开始受到显著损伤(P<0.05),而肝在6h时无显著变化,在12h时开始受损伤。脑组织AChE活性在暴露6h时略受抑制(P>0.05);暴露12h时高浓度组显著增加(P<0.05),诱导率平均为36%;汞离子暴露24h时,鱼脑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28%~38%;暴露48h、96h时抑制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季节体质量为107.824-22.97g的兴凯湖野生红鳍原鲐(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肝胰脏、肠道消化酶活力及夏季昼夜变化和肌肉氨基酸种类组成、含量及其变化,探讨其营养生态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季节红鳍原铂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性显著不同(P〈0.05),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同一季节蛋白酶比活均显著高于淀粉酶比活(P〈0.05);红鳍原鲐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的昼夜变化为:19:00~21:00、19:00和16:00~19:00时值最高,7:00、7:00和21:00值最低。红鳍原鲴肌肉由18种氨基酸组成,冬季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五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春、秋季(P〈0.05),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谷氨酸含量均最高,最低为胱氨酸。春、夏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较高,秋、冬季较低;秋季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野生红鳍原鲐消化生理具有不同季节和日变化特点,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提示:冬季鱼体代谢活动对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对鲌属翘嘴鲐(Culter albunms)、蒙古鲌C.mongolicus)、达氏鲌(C.dabryi)和原鲌属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脑形态进行度量学及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鲌属与原鲌属鱼类脑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小脑大小、嗅束长等,达氏鲌与翘嘴鲌、蒙古鲌脑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小脑及端脑大小。脑形态度量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依据表型性状进行的分类结果相一致,形态度量可作为对生态位相近的鱼类间的脑形态区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长鳍裸颊鲷(Lethrinus erythropterus)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WRIGHT氏染色,在Olympus BX51显微镜下观察,可鉴别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和单核细胞等7种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数量最多,多为椭圆形,具有圆核;在白细胞中,数量多少依次是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中很罕见。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嗜中性粒细胞最大。淋巴细胞包括小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3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兴凯湖定点同日随机采集的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兴凯鲌C.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的活性,比较2龄鱼和≥3龄鱼两实验组样本的特点和差异。结果表明:四种鲌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蒙古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高于肠道,其他三种鲌类肠道脂肪酶活性高于肝胰脏(P0.05)。2龄和≥3龄鱼蒙古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最高,翘嘴鲌和兴凯鲌分别次之(P0.05);2龄鱼兴凯鲌、蒙古鲌、翘嘴鲌肠道蛋白酶活性较高,≥3龄鱼蒙古鲌和红鳍原鲌显著高于兴凯鲌、翘嘴鲌(P0.05)。2龄组和≥3龄鱼翘嘴鲌肠道脂肪酶活性和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均较高,≥3龄蒙古鲌和兴凯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翘嘴鲌和红鳍原鲌(P0.05)。本研究结果对科学保护与利用相关鱼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雌雄红鳍鲌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雌雄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可食部分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雌、雄红鳍鲌肌肉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性腺和鳔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28.24%和19.22%)极显著高于雄性(24.89%和17.72%;P〈0.05),雌、雄性红鳍鲌各组织的水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红鳍鲌各样品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雌性性腺和鳔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风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雌、雄性红鳍鲌肌肉氨基酸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红鳍鲌肌肉、性腺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对于膳食蛋白质营养评价理想模式,但鳔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符合。研究表明,红鳍鲌肌肉和性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而鳔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7.
2014年7~10月在黑龙江干流抚远江段采集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样本249尾,研究抚远江段红鳍原鲌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黑龙江抚远江段红鳍原鲌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7龄,以4~5龄鱼为主,占总样本量的67.8%;红鳍鲌为异速生长型,其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为W=0.0038L~(3.403)(n=248,R2=0.99,P0.01),红鳍原鲌体长与体质量的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46.317[1-e~(-0.174(t+0.235))],Wt=1 771.325[1-e~(-0.174(t+0.235))]3.403,其生长拐点为t=6.80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2.70cm和541.66g。建议捕捞规格提高到体长300mm或体质量500g以上,以可持续开发利用黑龙江抚远江段红鳍原鲌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北部湾红鳍笛鲷的资源状况,对基于体重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亲体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在当前开捕体重为0.5 kg的条件下,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为0.72,未超过Fmax水平,单位补充量剩余亲体量是未开发状态的28%,因此资源群体既未出现生长型过度捕捞,也未出现补充过度捕捞.建议在不改变开捕体重的情况下,将目前的捕捞死亡系数减少到0.42,相应地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约增加1.4倍,亲体剩余量恢复到国际上建议的鱼类种群健康利用40%水平,而平衡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仅减少6%,未对渔业生产形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菲胁迫对红鳍笛鲷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海洋菲污染对海洋水产经济鱼类的毒性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菲对红鳍笛鲷的96 h急性毒性,同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浓度(10.0、50.0、250.0μg/L)菲胁迫96 h后红鳍笛鲷肝脏、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对红鳍笛鲷幼鱼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5、3.46和3.17 mg/L,安全浓度为0.317 mg/L。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低浓度(10.0μg/L)菲可诱导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SOD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浓度升高,50.0和250.0μg/L浓度组肝脏SOD活力呈抑制-诱导的波动变化,鳃SOD活力的变化则呈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随着菲曝露时间延长,各浓度组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中AChE活力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的趋势。结果提示,菲对红鳍笛鲷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在96 h内通过氧化损伤途径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鉴于SOD、MDA、AChE指标对菲的高度敏感特点,可以用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研究了红鳍笛鲷幼鱼(体长37.40(±6.84)mm,体质量2.53(±1.30)g]的排空率与摄食率,以及在3种不同饵料(多齿蛇鲻肉糜、斑节对虾肉糜、海水鱼营养配合饲料)投喂下,其生长率、丰满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水鱼配合饲料投喂下,红鳍笛鲷幼鱼的胃含物(占体重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动为GCW=-0.472T+4.222 (R2=-0.72),胃排空率为每100 9体质量0.472g/h,日摄食量为每100 9体质量(湿重)22.62 9,对配合饲料的食物转换效率为6.85%.红鳍笛鲷幼鱼的摄食具有一定的周律性,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饲喂18 d后研究发现,投喂斑节对虾肉糜的红鳍笛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为1.58%/d,而投喂配合饲料组和蛇鲻肉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55%/d和1.22%/d.红鳍笛鲷幼鱼的丰满度在蛇鲻肉糜和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均有显著变化,而配合饲料组无显著变化.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的幼鱼成活率最高(90%),其他2种饲料投喂组受试鱼成活率较接近,分别为72.5%、75%.综合考虑,该生长期的红鳍笛鲷幼鱼适当投喂虾肉,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并保证在18:00时饱食为宜,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