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6篇
农学   12篇
  6篇
综合类   153篇
水产渔业   409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 total of 15 pools were selected from a greenhouse, and they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 each group, one stocking density of Eriocheir sinensis was arrang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5-d culture, the crab number per kilogram reached about 300 with survival rate of about 20%; the initial stocking density had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the body size of E. sinensis on sel , instead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E. sinensis larvae. Therefore, it is feasible to conduct the culture of E. sinensis larvae in a pool in greenhouse.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虾蛄蛋白浆替代饲料中2%和4%的鱼粉,并以乌贼膏为对照,研究其对河蟹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虾蛄蛋白浆对河蟹的诱食作用与乌贼膏相当,但摄食量显著高于乌贼膏组。此外,虾蛄蛋白浆还具有明显的促进河蟹脱壳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中氨基酸、小肽、胆固醇等含量丰富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血清、血浆和血细胞裂解上清液(HLS)中酚氧化酶(PO)的活力以及该酶最适pH和温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血清和HIS中都有PO活力,而血浆中无PO的存在,血清中的PO来自于血细胞;以L—Dopa为底物,中华绒螯蟹PO活力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采用SDS、Ca^2+、Mg^2+以及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分别对酚氧化酶原(proPO)进行激活试验,血清和HLS中的PO活力都有显著的增加,其中SDS的激活作用最强,Ca^2+、Mg^2+的激活作用最弱,SDS与Ca^2+联合和SDS与Mg^2+联合的混合激活作用介于SDS和Ca^2+、Mg^2+之间,激活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的PO主要以酚氧化酶原(proPO)形式存在于血细胞中。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养池塘中伊乐藻(Elodea nuttalli)管理对藻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017年6月10日至10月25日在上海泖港地区河蟹精养池塘进行试验。实验设置处理组(控制植株高度30 cm)和对照组(控制植株在水面以下20 cm)。对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水质理化因子与Chl-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照组水体Chl-a的平均浓度是处理组的4.66倍(P0.01),且TP、PO_4-P、T、pH、DO和SD都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两组的Chl-a浓度与TP、PO_4-P、T、pH、DO呈显著的正相关,与SD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处理组Chl-a浓度还与NO_3-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COD_(Mn)、NH_4-N、NO_2-N、TN、TN/TP不相关,说明营养物质特别是TP和PO_4-P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藻类的生长,河蟹精养池对伊乐藻的管理比常规处理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P <0.05);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LZM(溶菌酶)和ACP(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稻田模式(P< 0.05)。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P< 0.05)。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繁殖性能和育苗效果,分别采用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品系(雌体≥150 g,雄体≥210 g)、“长荡湖1号”A系(雌体≥200 g,雄体≥310 g)、“长荡湖1号”B系(雌体≥250 g,雄体≥360 g)及超大规格品系(雌体≥300 g,雄体≥400 g)作为亲本进行土池生态育苗试验,比较了各品系的抱卵蟹获得率、亲本孵化率、育苗期间的投饵量、幼体变态速度以及大眼幼体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各品系越冬后的抱卵蟹获得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抱卵蟹成功孵化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同样呈降低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各品系投饵量在幼体培育期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Ⅴ期最高,日投饵量约为75 g/m2;与之相反,幼体蜕皮周期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溞Ⅲ-Ⅳ期蜕皮周期最短,仅为5~6 d。(3)除了个别产量异常的池塘外,各品系单蟹产苗量及饵料系数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提高,且各品系大眼幼体淡化率差异较小,均在90%左右。结果表明,虽然大规格品系在...  相似文献   
7.
利用注射、口服、创伤浸泡和非创伤浸泡4种方法研究了腐败假单胞菌等4种致病菌对中华绒螯蟹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河蟹细菌性疾病以创伤感染为主。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蟹体受伤,尤其是在蜕壳及气候、水质条件变化等易感染期更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长江水系南京和江都地区中华绒螯蟹共61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选用8种能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复合单倍型AAAAAAAA和BBBBBAAB为两个群体所共有,它的个体数所占的百分比在两个群体(南京和江都)中分别为87.9%、12.1%和50.0%、25.0%。在南京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7,而在江都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77;南京和江都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多态度(或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分别为0.008和0.019。结果说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的含量最高,并且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
水温 饵料 投饵率对河蟹生长和饵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水温、饵料和投饵率对河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6℃水温范围内,河蟹对不同饵料的摄饵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用配饵投喂,河蟹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配饵的饲养效果明显次于螺蛳。随着水温的升高,当螺蛳的投饵率由半饱增至全饱时,河蟹的湿重生长率增长不明显,而体蛋白量则增加了13%~28%。在适温范围内,适当降低投饵率可提高饵料转化率和蛋白质利用率,可是蟹体蛋白量的增加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