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水抽屉式立体养殖系统养殖马粪海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循环水养殖设备和多层抽屉式养殖箱构建一种新型的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对马粪海胆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殖用水在循环使用的情况下,水质指标处于良好状态:NH+4-N为0.02~0.15 mg/L,NO-2-N为0.01~0.35 mg/L,pH值为7.7~8.2;马粪海胆养殖密度可达1 444.23 g/屉(约20 L),特定生长率(SGR)为0.33,成活率为89.15%.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氧化碳(CO2)和强酸(HCl)模拟海水酸化,研究未来海水酸化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根据IPCC预测,实验设置了1个自然海水组、3个CO_2酸化胁迫组:OA1-CO_2(自然海水pH降0.3)、OA_2-CO_2(自然海水pH降0.4)和OA_3-CO_2(自然海水pH降0.5));3个HCl酸化胁迫组:OA_1-HCl(自然海水pH降0.3)、OA_2-HCl(自然海水pH降0.4)和OA_3-HCl(自然海水pH降0.5)。结果显示:1两种海水酸化模式对马粪海胆受精率并无显著影响(P0.05);2与自然海水组相比,两种酸化模式下马粪海胆胚胎上浮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OA_1-CO_2组和OA_1-HCl组胚胎上浮率显著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酸化胁迫组胚胎上浮率则呈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3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两种酸化模式下马粪海胆四腕浮游幼体存活率较自然海水组均呈下降趋势,与自然海水组相比,OA1-HCl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酸化胁迫组存活率降低程度极为显著(P0.01);4与自然海水组相比,CO_2酸化胁迫组马粪海胆四腕浮游幼体的对称性缺失现象随酸化程度的加深而加剧,而HCl酸化胁迫对马粪海胆四腕浮游幼体对称性并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未来海水酸化对马粪海胆早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与HCl酸化模式相比,由CO_2导致的海水酸化对马粪海胆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选取大连塔河湾海域马粪海胆260枚,鉴定性别后测量了壳高(L2)、壳径(L1)和体质量(m)等经济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性别马粪海胆壳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湾海域马粪海胆雌雄比例为1∶1,在壳性状、体质量等经济性状和高径比等生物学性状上雌雄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海胆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其中壳径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最大(雌雄分别为0.960和0.956)。通径分析表明,雌雄马粪海胆壳径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雌雄分别为0.723和0.645)均大于壳高(雌雄分别为0.280和0.362),雌雄马粪海胆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有较为一致的影响效果。雄性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1.78L1+1.32L2-75.78(r2=0.948),雌性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2.17L1+1.13L2-89.05(r2=0.944),不分性别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1.96L1+1.22L2-81.72(r2=0.944)。  相似文献   
4.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壳棘经脱脂、热水煮沸、浓缩、去蛋白、去核酸、脱色和分级等一系列步骤,得到硫酸多糖XB-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测该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万,并证明其组分具有均一性;XB-1经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其单糖组分为岩藻糖和硫酸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XB-1的最佳提取条件;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显示,XB-1对肺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与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杂交家系间的生长差异,评估杂交家系亲本在体重上的配合力,构建了种间杂交家系共42个。采用动物模型、约束性最大似然法(REML)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等方法估计了杂交海胆250、295和340日龄体重的育种值,以及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各亲本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体重表型值和育种值在杂交家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生长阶段杂交家系间体重的表型值和育种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重育种值在家系间的差异大于表型值,在50%家系留种率下,育种值选择和表型值选择的家系相同率介于88.89%~94.44%,育种值选择具有0.93%~4.83%的选择效率优势;250、295和340日龄各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介于–0.22~0.33,–0.31~0.41和–0.29~0.31,各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介于–0.24~0.33,–0.31~0.41和–0.28~0.28,各父母本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分别介于–0.07~0.09,–0.10~0.13和–0.32~0.32,M5、M6和M17等父本的一般配合力始终较高,F9、F11和F19等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始终较高,M5F9和M6F11等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始终较高。  相似文献   
6.
马粪海胆的染色体制备及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对马粪海胆Hem icentrotus pulcherrimus受精卵的二细胞期、八细胞期和囊胚早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制备,结果显示,于囊胚早期取样的马粪海胆,其滴片效果最好。通过组型分析确定马粪海胆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组型公式为2n=42=20m 20 sm 2 s。t  相似文献   
7.
以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为试验材料,采用紫外线照射使精子遗传失活,用热休克抑制第1次卵裂,并对对照组、照射组及二倍化组的早期胚胎进行乙酸-地衣红压片观察,还对马粪海胆雌核发育早期的胚胎发育、细胞学及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照射组和二倍化组的受精率、上浮率、细胞分裂同步性和二倍体率较对照组降低,畸形率升高,且胚胎发育滞后60~90 min;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说明,精子顶体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是导致受精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二倍化组上浮率(8.0%)和二倍体率(21.4%)较照射组的上浮率(4.9%)和二倍体率明显升高.细胞学观察发现,用紫外线照射后的精子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雄性原核,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小体,不能与雌性原核融合,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核分裂.经紫外线照射后,受精卵的细胞分裂方式也发生改变,出现三极或者四极分离,同时出现不均等卵裂.经热休克处理后,压片观察发现,在受精卵细胞中出现圆形的泡状区域.  相似文献   
8.
四种海胆杂交的可行性及子代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0,24(3):211-216
报道了中国北部沿海马粪海胆、海刺猬、光棘球海胆三种主要海胆与引自日本的中间球海胆四种海胆之间的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及其子代浮游幼体及幼海胆的早期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采用生殖调控可使不同海胆达到同步繁殖,在8~24℃下各种海胆杂交组合的受精率与亲本亲缘关系有关,同时受到双亲繁殖适宜温度的影响,受精率介于0~69.6%之间,均低于自交组.以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为亲本的正反交、以马粪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亲本的正反交以及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各组杂交胚胎均可发育至四腕幼虫,但畸形率较高,浮游时间比自交组延长3~10d,在其中的3个杂交组得到了幼海胆,经过14个月的室内培育,杂交组成活率低于自交组,壳直径达2.59~2.88cin.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马粪海胆生殖腺为材料,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提取粗脂肪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粪海胆生殖腺粗脂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马粪海胆生殖腺粗脂肪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提取马粪海胆生殖腺粗脂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80,提取次数2次。[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马粪海胆生殖腺的粗脂肪得率为17.4%。  相似文献   
10.
SUMMARY: A novel bitter amino acid, pulcherrimine was analyzed by 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ing a linear gradient elution consisting of methanol/aqueous/acetic acid and methanol/acetic acid mixture, after being labeled with dimethylaminoazo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Dabs-Cl). Linearity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 for pulcherrimine was high ( r = 0.994) in the tested range from 0 to 4 μg/mL. By this method, the pulcherrimine content in the ovary and testis of the green sea urchin 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 collected in the sea off Iwaki in November 1998, was analyzed. The mean pulcherrimine content in the ovary was 1.37 mg/100 g. In contrast, no pulcherrimine was detected in all testes examine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itterness and the pulcherrimine cont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at pulcherrimine is a bitter principle in the green sea urchin ov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