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捕野生粗唇鮠成鱼,驯养培育半年,使之达到性成熟。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7℃~28℃的水温下,其效应时间为15h,催产率达90%。粗唇鮠卵具强粘性,人工授精时用任氏液适当稀释,用网板粘卵,在“蜂巢式”孵化槽内微流水孵化。采用以上技术,卵的受精率为71%,胚胎发育时间为50h。初孵仔鱼有3d左右的附着期,出膜4d后开口,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2.
长吻鮠胚胎和胚后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的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与水温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内外一些学者先后探讨了鲤鱼(Cyprinus caripo)、湖红点鲑(Salvelimus namaycush)等多种鱼类发育的有效温度、最适温度和临界温度,以及鱼类胚胎对水温的敏感性、依从性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洞庭湖和原种场长吻(Leiocassis longirostris)为研究对象,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10个野生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03条带,每个引物产生的条带数在2~9之间,片段大小在0.2~3.0kb之间,多态座位比例为41.75%,2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是,洞庭湖个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S)0.8795~0.9833,遗传距离(D)0.0167~0.1205;原种场个体间S为0.8794~0.9892,D为0.0319~0.1108;比较2群体S为0.7983~0.9994,D为0.0167~0.301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e)0.3269。结果表明,长吻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短尾鮠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等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精子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精子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短尾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近侧中心粒和远侧中心粒靠近核的中央;鞭毛呈9+2轴丝结构,并具有由外膜折迭形成的波浪形的鳍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大薸对网箱养殖长吻鮠生长及氮、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探求环保型生态网箱,以体质量为(217.86±36.01)g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为研究对象,对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中氮(N)、磷(P)的输入和回收情况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回收率分别为47.80%和44.36%,两组网箱间无显著差异(P>0.05),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P的回收率分别为35.01%和32.53%,两组网箱间差异显著(P<0.05);生态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利用率分别为26.87%、25.37%,P的利用率分别为15.82%、15.55%,生态网箱中N、P的利用率略高于传统网箱,但两组网箱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生态网箱内大薸共有3次收割,收获总质量为189.5 kg,大薸净增重为154.25 kg,对水中N、P的移除量分别为257.32 g和67.08 g.通过计算大薸对水中N、P的移除量以及网箱养殖长吻鮠N、P的输入和输出总量,从理论上得出网箱面积与大薸栽培面积比为1∶32~35时,可实现网箱养殖长吻鮠N、P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催产和未催产的长吻鮠脑垂体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 细胞) 的分泌活动分析,证实了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 50μgkg 加DOM5mgkg 混合注射催产长吻鮠,能有效地促使GTH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催产效果显著。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揭示了长吻鮠脑垂体GTH 细胞中存在两种分泌颗粒,即分泌小球,直径1200~2000nm ,电子密度低;分泌颗粒直径300 ~500nm ,电子密度高。分泌小球释放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有关,分泌颗粒的释放则与排卵相关。  相似文献   
7.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digestive enzyme (pepsin, trypsin and lipase) activities of Chinese longsnout catfish. Triplicate groups of Chinese longsnout catfish (35.6±0.48 g, mean±SE) were reared at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s (20, 24, 28 and 32 °C). The feeding rate (FR),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and feed efficiency ratio (FER)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water temperatures and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temperature and FI, SGR as well as FER were expressed as FR=−0.016 T 2+0.91 T −10.88 ( n =12, R 2=0.8752), SGR=−0.026 T 2+1.39 T −17.29 ( n =12, R 2=0.7599) and FER=−0.013 T 2+0.70 T −8.43 ( n =12, R 2=0.7272). Based on thes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s for FR, SGR and FER were 27.66, 26.69 and 26.44 °C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of digestive enzymes at 24 or 28 °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20 or 32 °C.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FR or SGR and specific activities of pepsin and lipase, which indicated that pepsin and lipas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regulating growth through nutrient digestion in Chinese longsnout catfish.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钱塘江粗唇(鮠)与其他鲿科鱼类的亲缘关系,扩增并测定了粗唇(鮠)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用Blastn分析所获序列与其他鲿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同源性,用Mega4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1. 15 g的长吻鮠饲养在水泥池(2 m×1 m×1 m)中,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3次/d,各投喂频率下投喂水平分别为鱼体质量的2%、4%、6%、8%和10%,每个处理组放鱼60尾,饲养为期42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为2次/d和3次/d时,试验鱼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之间存在二次相关性,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表明投喂频率、投喂水平对试验鱼的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是一致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高;血清溶菌酶(LYS)含量在投喂水平为6%、投喂频率2次/d和3次/d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综合生长和免疫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6%的投喂模式更利于长吻鮠幼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于(25±1)℃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0.1、0.5、1.0、1.5)对长额象鼻溢Bosmina longirostris生长、存活、繁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额象鼻涵是一种对盐度急变的耐受性极低和对盐度变化极为敏感的淡水枝角类,该溢24h LC50为4.62,生活的最适盐度为0.1—0.5,盐度仅在很低和微小增加时,才对其生活的某些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该潘的内禀增长率(rm)为0.241d^-1,低于其他种类,开发作为经济水产动物活饵料的潜力不大;从对盐度变化的敏感性来看,该涵有可能作为淡水污染、盐碱化等方面的监测生物,对环保、饮用水的生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