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6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泥鳅精子为受试材料,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研究硫酸铜(0.1、1、10 mg/L)对泥鳅的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h试验组,0.1 mg/L的硫酸铜明显降低泥鳅精子运动速度,1 mg/L的硫酸铜对运动时间和速度产生显著抑制作用,10 mg/L的硫酸铜时运动百分数、运动时间和速度都产生明显影响(P<0.0...  相似文献   
2.
3.
硫醚沙星等四种药物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在水温(22±1)℃条件下,用硫醚沙星、溴氯海因、指环清、季氨168、四种药物对泥鳅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醚沙星24hLC50为167.72mg/L,安全浓度为39.745mg/L;溴氯海因24hLC50为116.6mg/L,安全浓度为50.20mg/L;指环清24hLC50为30mg/L,安全浓度为5.23mg/L;季氨168的24hLC50为60.56mg/L,安全浓度为10.37mg/L;建议指环清不能做泥鳅的治疗药物,季氨168要谨慎使用,溴氯海因及硫醚沙星可以作为泥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不同倍性泥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了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MSAP)方法的反应体系,并利用该方法对二倍体泥鳅鳍基因组DNA进行了MSAP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双酶切反应体系为800 ng的泥鳅基因组DNA,用EcoR I、 Hpa II和Msp I各10 U,在37℃下反应8 h后即可酶切;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为模板4μL、预扩增引物0·8μL、0·2 mmol/L dNTPs、1·5 mmol/L Mg2+和 Taq 1 U;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的模板2μL、引物1·5μL、0·375 mmol/L dNTPs、1·5 mmol/L Mg2+和 Taq 1 U;二倍体泥鳅全甲基化率分别为24·1%、20·8%、22·3%,半甲基化率分别41·4%、20·8%、33·3%,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5·5%、41·6%、55·6%。研究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MSAP技术在多倍体泥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究;2种鳅类均有5个年龄组,1~3龄居多;体长和鳞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分别为LP=4.4602r+5.3128、LM=8.5110r+3.0081;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达式分别为WP=0.008L3.051、WM=0.009L2.992,属等速增长类型;体长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表达式分别为LP=21.84[1-e-0.129(t+3.638)]、LM=28.02[1-e-0.097(t+3.521)];大鳞副泥鳅2龄之前生长较快,而泥鳅3龄之前生长较快,快速生长期长。建议在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野生资源捕捞最小规格为13cm。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了达到不同镉浓度下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脑、肾3种组织细胞核Ag-NORs数目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时间条件下镉对Ag-NORs颗粒数目影响研究的目的。[方法]以Ag-NORs为指标,研究镉污染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脑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试验动物置于镉浓度分别为0.01、0.050、.5 mg/L的水溶液中,分别在处理后122、4、488、41、32 h取样测定其肝、肾、脑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镉污染后2种泥鳅肝、脑、肾细胞核Ag-NORs数目均下降。在镉处理后48 h或0.25 mg/L镉浓度下,肝细胞核Ag-NORs数目显著下降,而在镉处理后84 h或0.05 mg/L镉浓度下,肾细胞核Ag-NORs数目即显著下降。随着时间延长,浓度增大,Ag-NORs数目越少,且下降幅度越大;脑组织镉污染对脑组织Ag-NORs数目下降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探讨镉中毒的作用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种重金属对泥鳅幼鱼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种重金属对泥鳅幼鱼呼吸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泥鳅幼鱼对重金属污染的反应十分敏感,4种重金属处理组幼鱼呼吸强度均明显大干对照组,其中以铜影响最大,铅最小,呼吸强度分别为5.578mL/g·h和2.663 mL/g·h.染毒历时和重金属浓度的影响则表现为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在泥鳅养殖水体中添加稻秆粉模拟水稻残遗物生境,研究了泥鳅生长和肝胰脏抗氧化酶(SOD、CAT)与解毒酶(GST)活性对转Cry1Ab/Ac基因水稻‘华恢1号’(HH1)的响应。设计以HH1稻秆粉10 mg·L?1、50 mg·L?1、100 mg·L?1和200 mg·L?1 4个梯度浓度处理泥鳅为试验组,以非转Bt基因水稻‘明恢63’(MH63)稻秆粉处理组为阴性对照,不加稻秆粉的基础饲养组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在4种稻秆粉浓度下,HH1组与MH63对照组泥鳅的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内脏系数及SOD、CAT和GST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比较,稻秆粉浓度升高对泥鳅生长的抑制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00 mg·L?1时,HH1组和MH63对照组泥鳅的特定生长率、内脏系数与CAT活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低含量的转融合基因Cry1Ab/Ac水稻HH1稻秆粉对泥鳅的生长与生理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HH1和MH63稻秆粉均使泥鳅的生长和生理酶活性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养殖水体中浓度较高的悬浮稻秆粉妨碍了泥鳅的呼吸和滤食,及稻秆粉的分解降低了水体p H和溶氧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和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间苯二酚(10.00,12.10,14.50,17.40,20.90,25.20和30.20 mg/L)和邻苯二酚(20.00,28.05,39.45,55.46,77.98,109.60和154.20 mg/L)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泥鳅的中毒症状,统计死亡率,建立死亡几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常用对数值的回归方程,计算 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半致死浓度 (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泥鳅在高质量浓度(25.20,30.20 mg/L)间苯二酚中8 h 开始出现死亡,在高质量浓度邻苯二酚(109.60,154.20 mg/L)中16 h 开始出现死亡;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毒性作用随其在体内积累质量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间苯二酚对泥鳅 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 27.04,23.44,20.91和17.40 mg/L,SC为5.29 mg/L;邻苯二酚对泥鳅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 127.50,96.74,75.53和50.53 mg/L,SC 为 16.71 mg/L。【结论】间苯二酚与邻苯二酚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前者比后者的毒性更大;泥鳅群体对间苯二酚反应的同质性较高;生产中对这 2 种化合物的毒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