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nsistent spray coverage that is even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canopy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pest populations that can negatively affect yield. As applicators are switching to Coarser spray quality nozzles to reduce risk and liability of pesticide spray drift, concerns about efficacy loss are growing. Previous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small droplet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at penetrating through crop canopies, but newer nozzle technologies have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larger droplet or Coarser spray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canopy penetration of nozzles that produce Coarse, Very-Coarse and Extremely-Coarse spray qualities compared to nozzles that produce Fine and Medium spray qualities. Kromekote collectors were positioned in four configurations in an oat (Avena sativa L.) var. ‘Yarran’ (AusWest Seeds, Forbes, NSW, Australia) crop to quantify the coverage and droplet number densities (droplets cm−2) across three application carrier volume rates: 50, 75 and 100 L ha−1. Applications were made in the field in 30 cm tall, tillering oats, with collectors arranged in a randomis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he entire study was repeated on the following day. Results showed that droplet number densities were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droplet size produced by the nozzles, yet coverage was increased more by application volume rate than droplet size. Thus, both spray drift reduction and improved canopy penetra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proper nozzle selection and operation parameters for the control of agronomic pests.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低压下喷头喷嘴直径和喷嘴锥角对射流破碎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仪对低压圆柱射流的射流核心长度和射流破碎长度进行实验,测量了不同喷嘴结构的流量、射程和末端水滴直径。结果表明:同一压力下,当喷嘴锥角不变时,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大,喷头流量、射程和喷头末端水滴直径都变大,射流核心长度和破碎长度均增大;当喷嘴直径不变时,随着喷嘴锥角的增大,喷头流量逐渐减小,而喷头射程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喷头末端水滴直径也变大,射流核心长度逐渐减小,射流破碎长度先减小后增大。综合考虑射程和雾化效果,直径为5 mm、锥角为45°的喷嘴为最优选择。同时通过对不同Re数和We数的实验和分析,给出了适合低压喷嘴的两种射流特征长度的拟合关联式。  相似文献   
3.
以应力分析法和ANSYS有限元法分别对加氢反应器接管补强部位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出现在反应器上封头与接管的内壁交界处。通过分析得知,用ANSYS软件分析反应器接管补强部位的应力比传统应力分析法更直观方便,计算相对更精确省时。  相似文献   
4.
喷嘴雾化特性的PDPA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琪  岑旗钢 《排灌机械》2003,21(4):27-30
喷嘴雾化在能源动力、化工、农业和环境工程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研究喷嘴雾化的流动特性是两相流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对粒度分布等雾化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对喷嘴雾化机理的了解以及雾化结构的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PDPA基本原理和研究状况,综述了应用PDPA测量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对此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特定的土壤来说,喷洒水滴动能是优选喷头型式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利用面粉法测得的圆形和方形喷嘴的水滴分布资料,用水滴运动方程确定水滴落地时的速度,计算了单位质量水滴沿径向不同位置处的动能和总动能。在相同压力下,方形喷嘴形成的水滴所具有的动能小于同流量的圆形喷嘴;在满足一定的水滴总动能要求时,方形喷嘴可在比圆形喷嘴低98kPa的压力下工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分析得出了可用于由中数直径估算中压喷头的水滴总动能的回归方程。还研究了竖管高度对水滴总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用的竖管高度范围内,高度每升高1m,圆形喷嘴的水滴总动能增加约5%,方形喷嘴的水滴总动能增加6%~9%。  相似文献   
6.
高压旋芯喷嘴的雾化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直射式喷嘴进行加旋芯改进,改进后喷嘴的喷雾情况符合不稳定性理论规律。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粒子测速仪(3D—PDPA),测量了单相流细水雾喷嘴在1m处截面的雾化特性参数;研究了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对雾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压力大于2MPa后,1m处截面的喷雾锥角、雾滴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轴向速度的变化不大。所测试的系列喷嘴的最佳压力范围为7~8MPa;所形成的细水雾雾滴SMD均小于100μm,属于超细水雾范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制的喷头综合性能测试设备采用先进的压力、流量、称重等多种参数的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控制、处理技术,用于测量喷头的压力、流量、喷雾角及雾量分布特性等主要性能参数,以及喷头的组合性能参数;并可实现多参数精密同步测定及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体积流固耦合计算方法、非线性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研究大面积比铣槽喷管三维再生冷却槽道在循环工作条件下的热结构变形与低周疲劳寿命,并对比分析了冷却剂质量流量与入口温度对铣槽喷管疲劳使用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铣槽喷管热结构响应呈现复杂的三维效应,应变较大位置主要分布在与肋连接的内衬区域,喷管中部的残余应变量最大;冷却槽道低周疲劳寿命分布和热结构响应基本一致,最小寿命位于喷管中部与肋相连的内衬区域燃气侧;随冷却剂质量流量增加,铣槽喷管低周疲劳寿命不断提高;随冷却剂入口温度增加喷管尾部低周疲劳寿命值不断降低,而喷管中前部的低周疲劳寿命值却不断提高,当冷却剂入口温度为280K左右时,本文的铣槽喷管总体使用寿命达到最大。   相似文献   
9.
采用有限体积流固耦合计算方法、非线性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研究大面积比铣槽喷管三维再生冷却槽道在循环工作条件下的热结构变形与低周疲劳寿命,并对比分析了冷却剂质量流量与入口温度对铣槽喷管疲劳使用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铣槽喷管热结构响应呈现复杂的三维效应,应变较大位置主要分布在与肋连接的内衬区域,喷管中部的残余应变量最大;冷却槽道低周疲劳寿命分布和热结构响应基本一致,最小寿命位于喷管中部与肋相连的内衬区域燃气侧;随冷却剂质量流量增加,铣槽喷管低周疲劳寿命不断提高;随冷却剂入口温度增加喷管尾部低周疲劳寿命值不断降低,而喷管中前部的低周疲劳寿命值却不断提高,当冷却剂入口温度为280K左右时,本文的铣槽喷管总体使用寿命达到最大。 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速频闪照相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喷油嘴结构参数对燃油尾喷雾化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油嘴压力室容积是影响尾喷雾化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有压力室喷油嘴在尾喷后期有少量燃油以较低的速度呈液滴状流出喷孔,完全没有雾化;而对于无压力室喷油嘴,针阀落座时燃油喷射过程能迅速停止,未出现尾喷后期雾化质量不良的现象。据此推论,无压力室喷油嘴使柴油机HC排放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除或减轻了有压力室喷油嘴所存在的尾喷雾化质量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