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饥饿胁迫下鱼类的生理生化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瑞氏染色法研究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大鳞副泥鳅的成熟红细胞逐渐发生变化,先出现核膜溶解,然后出现细胞形变,接着出现核质扩散和细胞膜溶解,最后整个成熟红细胞膜完全溶解,核染色反应由紫黑色变为紫红色最后变为粉红色。大鳞副泥鳅的幼稚红细胞则明显增多。[结论]在饥饿胁迫下大鳞副泥鳅外周红细胞出现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膜溶解和核质扩散,因此红细胞核异常可以作为饥饿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究;2种鳅类均有5个年龄组,1~3龄居多;体长和鳞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分别为LP=4.4602r+5.3128、LM=8.5110r+3.0081;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达式分别为WP=0.008L3.051、WM=0.009L2.992,属等速增长类型;体长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表达式分别为LP=21.84[1-e-0.129(t+3.638)]、LM=28.02[1-e-0.097(t+3.521)];大鳞副泥鳅2龄之前生长较快,而泥鳅3龄之前生长较快,快速生长期长。建议在河南地区大鳞副泥鳅和泥鳅野生资源捕捞最小规格为13cm。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达到不同镉浓度下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脑、肾3种组织细胞核Ag-NORs数目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时间条件下镉对Ag-NORs颗粒数目影响研究的目的。[方法]以Ag-NORs为指标,研究镉污染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脑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试验动物置于镉浓度分别为0.01、0.050、.5 mg/L的水溶液中,分别在处理后122、4、488、41、32 h取样测定其肝、肾、脑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镉污染后2种泥鳅肝、脑、肾细胞核Ag-NORs数目均下降。在镉处理后48 h或0.25 mg/L镉浓度下,肝细胞核Ag-NORs数目显著下降,而在镉处理后84 h或0.05 mg/L镉浓度下,肾细胞核Ag-NORs数目即显著下降。随着时间延长,浓度增大,Ag-NORs数目越少,且下降幅度越大;脑组织镉污染对脑组织Ag-NORs数目下降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探讨镉中毒的作用机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塘培育大鳞副泥鳅亲鳅,采用人工催情注射、产卵、授精,水泥池网箱孵化、培育等方法,催产大鳞副泥鳅5 200组,人工繁殖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在70%以上,繁育大鳞副泥鳅鳅苗2 600万尾。  相似文献   
5.
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怀卵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体长与怀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都随体长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体长在10 cm以下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体长在10-25 cm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体长段真泥鳅的怀卵量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6.
从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克隆大鳞副泥鳅生长激素基因(pGH)cDNA。结果表明,克隆到的pGH的开放阅读框包括633 bp,编码210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GenBank注册号为DQ350432。把pGH成熟肽的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3.5K,PCR技术、酶切和测序证明重组子中确实定向插入了pGH成熟肽片段;将重组的pPIC3.5K-pGH用SalⅠ酶切后,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PCR技术筛选证明pGH已经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从而成功克隆大鳞副泥鳅生长激素基因cDNA,并构建了胞内真核表达载体pPIC3.5K-pGH。  相似文献   
7.
泥鳅是适应性较强的杂食性鱼类,主要养殖品种有大鳞副泥鳅(又称黄斑鳅)和真泥鳅(又称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销售量大,深受消费者喜爱。泥鳅营养需求是配制饲料的理论基础,但目前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文介绍了泥鳅基本营养需求研究概况,对泥鳅营养需求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泥鳅的营养标准和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鳞副泥鳅幼苗敌百虫毒性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过程中,发现剑水蚤特别容易在孵化箱内聚积,严重地影响了孵化效果.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鳞副泥鳅幼苗敌百虫毒性试验.选择敌百虫晶体原液(含量≥90%),试验设计一个空白组和五个浓度梯度试验组,每组放入幼苗30尾,经24 h和48 h的观察后,试验结果:大鳞副泥鳅苗种安全浓度为1.25 mg...  相似文献   
9.
对15尾大鳞副泥鳅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正反测序,获得长度为1140 bp的细胞色素b基因同源片断。所有序列中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序列中共出现8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7.1%。各单倍型的变异全部是转换或颠换,无插入和缺失,转换/颠换比为6.36。变异位点在3位密码子中的分布呈现偏倚,密码子第3位的变异占总变异的85.18%,而第1和第2位均只占7.41%。A、T、C、G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4%、30.8%、26.5%、15.3%,A+T>C+G。在所得序列中,密码子第1位上4种碱基使用较为均衡;第2位上碱基T的使用率高达41%,碱基G的使用率低至13.2%;第3位上碱基A的使用率为37.9%,而碱基G的使用率仅为7.0%。以红尾副鳅为外群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在系统地位上大鳞副泥鳅与黑龙江泥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鲜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68%、18.69%和18.20%;脂肪含量分别为0.796%、0.106%和1.203%;水分含量分别为79.81%、79.52%和78.40%;灰分含量分别为0.951%、1.188%和1.162%。三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57%、18.11%和17.47%;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84%、7.98%和7.76%;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98%、7.33%和6.95%。经比较分析,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