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拉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 ramsayi为南极鱼科中数量最多、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的次南极鱼种,为了解拉氏南美南极鱼的营养动力学与生态功能,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法探究了该鱼种的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结果表明:从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包括C_(16∶0)、C_(18∶1n9)、C_(20∶5n3)(EPA)和C_(22∶6n3)(DHA),DH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EPA(P0.05);多种特征脂肪酸含量与体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7种脂肪酸含量与体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指示摄食对象营养级高低的DHA/EPA值与体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表明,拉氏南美南极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其肉食性特性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平  许柳雄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0,34(12):1877-1882
根据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测定的271尾拉氏南美南极鱼生物学数据,对拉氏南美南极鱼的全长(TL)和体长(SL)组成、全长和体重(BW)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体长组成:全长范围为145~302mm,优势全长组为200~260mm;体长范围为135~265mm,优势体长为160~220mm。雌、雄个体全长(F=1.930,P=0.167>0.05)和体长(F=1.965,P=0.163>0.05)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全长与体长关系为TL=0.8755SL+0.0076(R2=0.9846)(2)全长与体重关系:拉氏南美南极鱼全长与体重关系为BW=1.0845×10-6TL3.3968(R2=0.9818),雌雄拉氏南美南极鱼叉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F=1.755,P>0.05)。(3)拉氏南美南极鱼平均雌雄性比为1∶0.17。(4)12月至1月,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性成熟度基本上以Ⅱ为主,而Ⅲ~Ⅵ个体则非常少。各全长组拉氏南美南极鱼性成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569.59,P<0.05)。(5)首次性成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2011年采自西南大西洋的拉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 ramsayi Regan, 1913)耳石形态特征, 结果显示, 根据耳石后端、主间沟、翼叶及耳石侧表面辐射状条纹等位置存在的明显差异, 可将其耳石分为6种类型。椭圆傅里叶分析所得77特征系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6种耳石类型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的特征系数可达36.4%, 表明6种类型耳石形态间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形状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表明: (1)基于形态特征的耳石类型划分是可行的; (2)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拉氏南美南极鱼耳石类型多样性及其耳石形态特征; (3)椭圆傅里叶分析在拉氏南美南极鱼耳石的形态分类研究中更具优势。根据椭圆傅里叶分析重建的耳石外轮廓直观反映了6种耳石类型的差异所在。6种耳石类型在不同鱼体体长、耳石长度分布区间所占比例不同, 且同一个体的左右耳石也存在一定差异, 检测样本中左右耳石属不同类型的比例达20.2%。Ⅳ型仅出现在小个体中, 表明拉氏南美南极鱼幼体阶段耳石形态为卵圆形, 随生长发育耳石形态则渐变为梭形。各体长组中有多种类型耳石存在, 表明拉氏南美南极鱼在各生长阶段均具有耳石形态多样性。今后开展拉氏南美南极鱼耳石研究时要结合多种耳石类型进行分析, 并兼顾其左右耳石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外海拉式南美南极鱼矢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式南美南极鱼(Patagonotothen ramsayi)矢耳石形态存在多样性,这为该鱼种地理种群鉴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深入研究拉式南美南极鱼矢耳石外部形态特征,利用2014年12月~2015年4月间采集的166ind拉式南美南极鱼(体长范围95~288 mm)样本,对其矢耳石形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拉式南美南极鱼耳石具有明显的基叶和翼叶,其主间沟、主凹槽、缺刻和辐射状条纹明显清晰,呈狭长状,内侧凸面、外侧凹面。左、右耳石的背宽和翼叶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耳石长度、宽度、基叶长、背长、周长和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耳石各形态参数值随着体长的增加,其绝对尺寸不断增加,而相对尺寸逐渐减少,其形态结构的比例基本不变。耳石的长度、宽度与耳石质量均表现为乘幂函数关系,随着耳石质量的不断增加,其长度、宽度也不断增加。耳石的长度、背长、基叶长、翼叶长、周长和面积与鱼体体长呈乘幂函数关系,宽度和背宽与体长呈线性函数关系;耳石的各形态参数值与湿重均呈显著的乘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Osteosarcoma of the axial skeleton in an 18-month-old woma python (Aspidites ramsayi) is described. A subcutaneous mass overlying the costal arches enlarged progressively over a period of 5 months and, in that time, became ulcerated and more invasive of surrounding tissues. A punch biopsy of the lesion under general anaesthesia provided tissue for histopathology and diagnosis of low-grade osteosarcom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