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两次对采捕的野生哲罗鱼从虎林市虎头镇至宁安市渤安镇进行长途运输。运输时间是9h,运输成活率分别是76%和94.4%。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杨十斑吉丁虫的基本飞行能力,本试验利用飞行磨吊飞结合野外测定,探究了性别、光照对杨十斑吉丁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杨十斑吉丁虫野外单次飞行距离和活动场所进行了研究.吊飞结果显示:雌、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飞行时间、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杨十斑吉丁虫个体之间飞行能力差别较大,其中,雌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6172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2.0108 km/h,平均飞行时间为1.7674 h;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1385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1.7801 km/h,平均飞行时间约为1.8732 h.个体飞行能力最强为雌虫,其飞行最远距离为5.2 km,飞行最大速度为2.91 km/h,最长飞行时间约为2.9 h.野外研究结果显示:杨十斑吉丁虫主要在树木的树干部位进行活动,单次飞行距离最远可达18.3 m.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且在光照条件下杨十斑吉丁虫的飞行能力要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朱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23+128
异色瓢虫是徂徕山林场常见天敌之一,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对徂徕山林场2种重要蚜虫板栗大蚜和松蚜的选择效应。结果表明,当2种蚜虫种群数量同步增加,则取决于瓢虫原来的生境和饲喂条件,当板栗大蚜或松蚜种群上升时,则喜好取食种群数量大的蚜虫。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可捕食多种蚜虫,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即菜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和白杨毛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3种蚜虫的日捕食量中,其中四龄幼虫最大,成虫和三龄幼虫次之,1、2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  相似文献   
5.
在通辽市大青沟自然保护区采用带棒堵洞投、悬吊投、带棒开口投、直接投4种方法进行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累计防治面积2 470 hm2,防治效果达83%,平均灭鼠成本0.90元/只,比人工捕鼠成本降低82%。  相似文献   
6.
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寄生虫的种类、感染情况、季节动态及优势寄生虫种的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6种寄生虫,分别为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西伯利亚副双身虫(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Bychowsky et Nagibina)、双穴吸虫幼虫(Diplostomum sp.)、绦虫幼虫(Cestode sp.larva)、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 Wang),隶属于3门,5纲,6目,6科,6属。春、夏、秋三季,均发现双穴吸虫幼虫,夏季及秋季的感染率高于春季;维氏指环虫春季的感染率高于夏季,而秋季没有检出;西伯利亚副双身虫、对盲囊线虫、绦虫幼虫和椭圆尾鲺仅在夏季发现,且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7.
实验通过改变酶反应中的pH值,分析了星突江鲽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胃、肠和肝胰腺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3.8、8.2和7.8,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蛋白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胃>肝胰腺>肠。胃、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6.6、7.4和7.0,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淀粉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肠>肝胰腺>胃。胃、肠和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最适pH值分别为7.4、7.8和7.8。各消化部位的最高点脂肪酶活性从高到低为:肝胰腺>肠>胃。  相似文献   
8.
哲罗鱼是我国珍稀大型冷水性鱼类,已处濒危状态。本文对哲罗鱼分布区域及其变化进行调查,分布区变化很大,正在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9.
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生长、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饥饿不同时间后再恢复投喂相同时间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生长、摄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超过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超补偿生长;饥饿10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接近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饥饿15 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未能达到对照组水平,差异显著(P<0.05),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饥饿后再投喂处理对星斑川鲽的体质量、全长、特定生长率、比肝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对总摄食量、平均摄食量、食物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排粪率的影响亦比较明显。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后生长最快,表现出很强的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0.
星突江鲽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干法授精、微量充气孵化条件下星突江鲽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星突江鲽受精卵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无油球、卵膜薄、光滑且透明,具弹性。吸水前卵径为0.66~0.70mm,吸水后为0.91~1.06mm。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星突江鲽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关闭、眼泡和肌节形成、尾芽形成、晶体出现、听囊出现、出膜前期和出膜期11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11±0.5℃水温下,受精卵经过101h仔鱼脱膜孵出。初孵仔鱼全长2.3~2.5mm,卵黄囊长径1.075~1.25mm,短径0.60~0.67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