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求女”之喻旨历来是《离骚》研究的关键所在,”求贤”、“求君”之争至今尚无定论。治骚大家金开诚先生就曾明文指证“求女”乃喻求贤”。但本文作者立足于《离骚》本体,从创作旨意、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以及逻辑学等角度,多方求证了”求女”喻“求君”一说。  相似文献   
2.
相对一些闽籍华侨作家而言,杨骚的部分话剧、诗歌、散文等是东南亚华文视野中比较早出现的作品。以杨骚的东南亚之行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探讨分析杨骚从事东南亚华文创作的起因、成就及其地位,说明杨骚是东南亚华文剧坛的先行者,指出鲁迅对杨骚华文创作的提携与推动作用,对杨骚研究和东南亚华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和鲁迅先生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以来聚讼颇多。参与争论的学人忽视了不同历史阶段下思想文化发展背景,但没有把握住当时文学发展的总体特点,只是搜集分析一些具体的材料就得出结论。文章梳理先秦至建安三国时期文学发展的大致特征、脉络,可以为思考文学自觉提供另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