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束管食螨瓢虫对猎物的选择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束管食螨瓢虫 Stethorus chengi Sasaji 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桔始叶螨 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 各螨态以及若螨混合种群的选择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束管食螨瓢虫成虫喜吃两种猎物若螨;当两种若螨共存时,喜吃桔全爪螨。其喜好性与该种猎物的相对密度和总数有关。束管食螨瓢虫对两种猎物都有正转换行为,但对桔始叶螨的转换程度高于桔全爪螨。  相似文献   
2.
束管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管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成螨,若螨,幼螨的功能反应是HollingⅡ型反应,对卵的反应为Ⅰ型反应;温度,空间异质性不改变功能反应的类型,只影响其参数。捕食者个体间的干扰系数随空间的增大而减小。饥饿程度强烈地影响着捕食行为,成虫在饱食后1.4h内停止捕食。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隆黄河裸裂尻生长激素(GH)基因并获得表达产物,试验采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黄河裸裂尻脑组织总RNA,以分离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获得GH基因cDNA,将cDNA插入质粒pQE30中,并在大肠杆菌RB791中表达,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扩增后黄河裸裂尻GH基因长度为508 bp,黄河裸裂尻GH基因与青海湖裸鲤的同源性很高,电泳显示出1条新的分子质量约为14.4 ku的特异性条带。  相似文献   
4.
3种淡水鱼肌肉脂质的组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拉萨河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材料,研究了其肌肉中脂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10种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分别是饱和脂肪酸16∶0和18∶0;单不饱和和脂肪酸16∶1n-9、18∶1n-9和18∶1n-7;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3,22∶5n-3和22∶6n-3和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和20∶4n-6。结果表明拉萨河鱼类的脂肪酸模型跟深海鱼类相似,而且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黄河裸裂尻鱼胃肠道及肝胰脏淀粉酶的分布与特性。[方法]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测定黄河裸裂尻鱼胃、肠道、肝胰脏淀粉酶的活性及其最适反应pH和温度。[结果]黄河裸裂尻鱼淀粉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后肠、前肠、胃、中肠、肝胰脏;胃、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6.0、7.0、6.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20.0℃。[结论]黄河裸裂尻鱼整个消化道都对淀粉表现出较强的消化能力,尤其是后肠。与其他鱼类相比,黄河裸裂尻鱼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偏低,这与黄河裸裂尻鱼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2015年10月四川省雅安市某养殖场的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暴发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神经症状,眼球、下颌和鳃盖等出血或无明显临床表现而突然死亡,内脏涂片见革兰氏阳性球菌。从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到2株病原菌(ZYW151011,ZYW151012),通过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种属特异性cfb基因(GBS-specific gene cfb,CAMP factor)的PCR检测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2株病原菌均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2株病原菌16S r R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U308396和KU308397)与Gen Bank中无乳链球菌16S r RNA序列同源性达99.8%。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株病原菌对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而对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耐药。进一步通过荚膜多糖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株病原菌荚膜多糖血清型均为致病性Ia型;2株病原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均被鉴定为新的序列型ZST-1,与序列型为ST-261的亲缘关系最近,此新型ZST-1在gln A位点发生变异,提交序列到MLST数据库获得新的等位基因编号81(登录ID:BIGSdb_20151110 081850_13025_35759)。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游泳能力,为大渡河水域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以及充实鱼类游泳能力机制的数据资料。本研究采用递增流速法,用自制Brett-type水槽对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温范围为11.9~14.1℃条件下,体长为15~21.5cm,体重为34.8~152.9g的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绝对感应流速为0.084~0.0948m/s,相对感应流速为0.321~0.588BL/s,相对感应游泳速度随体长增大而减小;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为0.61~1.31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4.16~5.076BL/s,这两者均随体长增大而增大;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的绝对突进游泳速度(Uburst)为1.02~1.4m/s,与体长关系并不显著(P>0.05),相对突进游泳速度为5.73~8.36BL/s,随体长增加而减小。通过视频回放发现,试验鱼突进游泳速度测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占突进速度0~29%,速度范围为0~0.4m/s;占突进速度29%~60%,速度范围为0.4~0.84m/s;占突进速度60%~100%,速度范围为0.84~1.4m/s。各阶段的静止不动、平稳摆动、冲刺-滑行三种游泳状态所占比例有显著不同。本研究可为以大渡河软刺裸裂尻鱼为过鱼对象的过鱼设施设计提供流速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黄河裸裂尻鱼的血清、鳃、肝脏、性腺、心脏、鳔、肾脏、眼、脑和肌肉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种组织均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黄河裸裂尻鱼是二倍化了的四倍体,可能起源于鲃亚科。  相似文献   
9.
束管食螨瓢虫(StethoruschengiSaSaji)和枯金爪螨(PanonychuscilriMcGregor)两种群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根据Iwao等(1968)的最适理论抽样方法和Mowery等(1980)的二阶抽样法分别对束管食螨瓢虫和枯全爪螨的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种群抽样技术进行配合,提出了混合种群抽样技术,得出了两物种混合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0.
绰斯甲河大渡裸裂尻鱼的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绰斯甲河流域大渡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的微耳石和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进行了年龄鉴定,并比较了两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微耳石更适合于年龄鉴定。同时,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推算材料,对大渡裸裂尻鱼种群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年龄组内雌鱼个体显著大于雄鱼。雌、雄鱼体重与体长表现为异速生长:W♂=0.024 5×L2.793 4,W♀=0.021 3×L2.859 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鱼Lt=32.319×[1-e-0.087×(t+4.024)],Wt=439.165×[1-e-0.087(t+4.024)]2.859 3;雄鱼Lt=23.195×[1-e-0.213×(t-1.008)],Wt=169.307 2×[1-e-0.213×(t-1.008)]2.793 4。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8.1龄和6.0龄,对应的雌鱼体长和体重为L=21.06 cm,W=129.12 g;对应的雄鱼的体长和体重为L=15.18 cm,W=51.85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