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1篇
  101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玉华 《野生动物》2006,27(6):30-31
苏州西山太湖麋鹿园的麋鹿一雌同时哺乳三仔的行为,仔鹿共表现出四种吮乳模式: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右侧吮乳;一仔鹿在哺乳雌鹿后侧吮乳,二仔鹿在哺乳雌鹿腹部左右侧各一头吮乳;三仔鹿分别立于哺乳雌鹿的后侧、左侧和胸腹下方吮乳。太湖麋鹿一雌哺乳三仔的特殊行为的表现,既取决于鹿群的生活空间和鹿群的密度,又与哺乳雌鹿摄入的饲料质量相关联,同时也与仔鹿一时饥饿而又无法寻找到自己的母亲哺乳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质评价中指标的多样性及不相容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萤火虫算法的投影寻踪水质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水质标准等级样本集所划分的标准,构建投影指标函数,并用改进的萤火虫算法进行优化,使搜索步长逐步减小,寻优后期也可具有良好的局部搜索能力,得到最佳投影方向,使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水质状况。运用该方法对太湖的水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传统方法综合评分法(F值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水质状况实际情况,且对水质等级划分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殷村港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12年8月沿殷村港共采集17个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的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殷村港沉积物中TN、TP和TOC含量均值分别为2.11、1.56、27.75 g·kg-1,沉积物中TOC与TN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的沉积与有机物的沉积相伴随;C/N及营养元素评价表明殷村港外源污染输入显著,有机氮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殷村港Cu污染水平处于"中-强"污染等级,其次是Pb及Zn处于中度污染,Cr及Ni基本属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湖州市是一座江南古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湖州市境内,其区域内河道网络纵横交错,产生了众多的桥梁和滨水地带.为进一步提升湖州滨湖度假区环境品质,增加度假休闲氛围,打造国内一流休闲旅游度假区,现对滨湖休闲景现带的景观设计理念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省无锡市祖代鸡场有限公司太湖鸡的保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分析,计算了群体的杂和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研究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标记在太湖鸡保种群体的杂和度为0.504~0.858之间,平均杂和度为0.688,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24个微卫星标记在太湖鸡中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太湖鸡保种群的遗传分析,而且各座位杂和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为太湖鸡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太湖鸡的合理保护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人类活动氮素过量投入是引起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阐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解决面源氮素污染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NANI)模型,通过统计年鉴和文献综述获得NANI相关数据和参数,对农业化的香溪河流域、城镇化的太湖流域和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洱海流域的净氮输入量进行评估。结果 从NANI强度上看,3个典型流域NANI平均值按照大小排序为:太湖流域(13 241 kg·km-2·a-1)、香溪河流域(2 183 kg·km-2·a-1)、洱海流域(1 582 kg·km-2·a-1)。从来源上看,氮肥施入(Nfer)和食品/饲料氮(Nim)是NANI最大来源,占比58%—97%,对NANI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氮肥施入、食品/饲料氮输入、氮沉降输入、作物固氮输入。从时间尺度看,2019年同2010年相比,香溪河流域NANI中食品/饲料氮输入比例下降23个百分点,氮沉降比例上升34个百分点;洱海流域NANI中氮肥施入比例下降86个百分点;太湖流域NANI中食品/饲料氮输入比例上升31个百分点,作物固氮量和氮沉降输入比例下降14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上看,3个典型流域NANI与城镇人口密度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且随城镇人口密度的增加NANI随之升高;耕地面积占比与NANI的拟合上,香溪河流域有显著影响(P<0.05),但洱海流域和太湖流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香溪河流域中昭君镇、峡口镇和黄粮镇,洱海流域中下关镇、上关镇和凤仪镇,太湖流域中张家港市、嘉兴市秀城区、杭州市拱墅区和上海市南汇区是NANI的关键源区;以农业为主的香溪河流域化肥施入是NANI的主要来源;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太湖流域食品/饲料氮和肥料氮投入是NANI主要来源;农业绿色发展措施可显著减少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因此,在关键源区大力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措施,同时有效降低饲料和肥料的投入量,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9~12月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捕捞数据及渔具渔法等资料,分析了太湖渔业的发展趋势及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湖鱼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近年来湖鲚等小型鱼类的比重不断增加,渔业资源的小型化衰退趋势明显。网簖与高踏网的捕捞产量主要集中在开捕初期,并且不同湖区的渔获物产量及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太湖各湖区的鱼类资源密度依次为湖心区〉东部湖区〉北部湖区;不同食性鱼类的资源分布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浮游食性鱼类的资源密度在湖心区最高,草食性鱼类则在东部湖区最高,这与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饵料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针对太湖捕捞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和强化大型经济鱼类的增殖放流等建议,以期为太湖渔业资源的合理调控和有序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作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因经济利益驱动,化肥农药被过量施用,造成了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入河量,通过污染足迹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足迹,通过污染压力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过程中向水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中以COD和TN为主,其入河量分别为792.96 t·a-1和605.28 t·a-1,TP入河量为27.16 t·a-1;(2)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TN污染足迹最大(3 944.50 hm2),其次为TP污染足迹(2 578.95 hm2),最小的是COD污染足迹(523.52 hm2);(3)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压力指数为2.10,处于中度污染压力状况,表明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活动超出了当地水域的承载能力,对当地水环境产生了压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NICMA-800型测汞仪对北太湖水、沉积物及典型水生生物样品的汞含量进行测定,并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太湖三湾的水体均未受到明显的汞污染,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Ⅱ类(≤50ng·L-1);沉积物样品,除了竺山湖(平均汞含量为150.5 ng·g-1)稍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Ⅰ类(≤150 ng·g-1)外,贡湖和梅梁湖均未超标,具体污染情况为竺山湖(中度污染)贡湖(偏中度污染)梅梁湖(轻度污染),且整个北太湖沉积物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典型水生生物样品(螺蛳、蚬子和鱼)的汞含量均低于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300 ng·g-1),其污染大小顺序为鱼(轻污染水平)蚬子(正常背景水平)螺蛳(正常背景水平),且鱼、蚬子和螺蛳的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均为竺山湖贡湖梅梁湖。对比以往研究结果可知,汞含量浓度稍高且有上升的趋势,故应加大对汞污染的监测及治理。  相似文献   
10.
太湖地区地表水氮污染源的评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nitrogen (N)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12 most important rivers in Changshu, Taihu Lake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pths of 0.5-1.0 m with the aid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N components in the rivers were measured. Using tension-free monolith lysimeters and ^15N-labeled fertilize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of iSN abundance of NO3^- in the leachate during the rice and wheat grow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N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s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was not the N fertilizer applied in the farmland but the urban domestic sewage and rural human and animal excreta directly discharged into the water bodies without treatment. Atmospheric dry and wet N deposition was another evident source of N pollutant of the surface waters. In conclusion, it would not be correct to attribute the N applied to farmlands as the source of N pollution of the surface water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