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5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色黄姑鱼鳃结构及其呼吸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体重范围在4.75~35.51g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鳃结构及鳃小片进行了观察与呼吸面积计算,研究体重、体长与呼吸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的平均相对呼吸面积为4.01±1.62cm^2·g^-1。体重与一侧鳃丝总数的相关性N=28.81+158.45lnW(R^2=0.9670,P〈0.01)较体长与一侧鳃丝总数的相关性N=17.31L^1.4542(R^2=0.8241,P〈0.01)更为显著。单位mm鳃小片的数目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显著减少,N=49.971W^-0.3909(P〈0.01)。单个鳃小片的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增加,a=0.3199W^0.2528(P〈0.01)。总呼吸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增加,A=11.559W^0.7109(P〈0.01)。相对呼吸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减小,RA=11.561W^-0.2904(P〈0.01)。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A small number of fishers in Chiba Prefecture of eastern Japan use cotton gill nets to catch Japanese spiny lobster Panulirus japonicus. To examine the advantages of cotton gill nets, we analyzed changes in mesh breaking load of a new cotton gill net used in a fishing operation. A new cotton gill net was also soaked in a seawater tank to simulate ghost fishing conditions. The average mesh breaking load of new cotton mesh was 50.3 N. This value decreased to 19.0 N after 38 days (∼912 h), and after 82 days (∼1968 h) the mesh could be easily torn (breaking load 0.07 N). Under fishing conditions, the cumulative soak time was only 744.4 h over 19 months. The average breaking load at the end of this period was 43.1 N, a strength 86% that of the presoaked mesh. The mesh breaking load of a cotton gill net continuously soaked for 744.4 h was 26.1 N, as estimated from tank experiment data. Thus, a cotton gill net maintains reasonable strength under typical use conditions, but will degrade if lost at sea.  相似文献   
3.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进的△pH法检测凡纳滨对虾组织碳酸酐酶活性,监测了环境盐度从5突变到25后对虾鳃和触角腺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及其血淋巴渗透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鳃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在盐度突变后4 d内没有显著变化,活性水平在(21.68±1.25)μmol CO2/(mg.min),第5~11天有显著性的增高现象,在第10天活性最高,为(43.03±2.82)μmol CO2/(mg.min),第12天回落至起始水平;(2)触角腺碳酸酐酶活性动态变化的模式与鳃相似,起始增高时间比鳃晚6 d;(3)触角腺碳酸酐酶活性显著增高起始的时间与鳃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开始显著下降的时间有关联性;(4)在低盐度时,凡纳滨对虾属于强高渗调变生物。  相似文献   
4.
鲢滤食器官胚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显微解剖、肉眼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5~395mm鲢标本730多尾,描述了鲢鳃耙和鳃耙网、腭褶、鳃耙管等滤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鲢滤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的转化、摄食器官的数量性状发育与适口食物和食物组成的转变、鳃耙间距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鳃耙管的功能、鲢对食物的选择性、鲢滤食器官发育与苗种培育阶段的划分和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鲢苗种和饲养食用鱼生物学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大鳞鲃在碱性水域推广的可行性,对大鳞鲃( Barbus capito)、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llus)、镜鲤( Songpu mirror carp)、鲫鱼( Carassius auratus)和白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进行96 h急性NaHCO3碱度毒性试验,测定了水体中NaHCO3碱度对5种鱼的致死浓度,以及对鳃、肾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鳞鲃、草鱼、镜鲤、鲫鱼和白鲢5种幼鱼NaHCO3碱度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325 mmol/L,91.825 mmol/L,114.262 mmol/L,134.045 mmol/L,86.246 mmol/L,其耐受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鲫鱼,大鳞鲃,镜鲤,草鱼,白鲢。观察了NaHCO3碱度对鳃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切片,在高碱胁迫下,鳃小片缩短,细胞间隙增大,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脱落;肾组织中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肾小管管腔变大。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24.0±0.2℃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pH对日本沼虾存活、耗氧率及鳃组织CAT、SOD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日本沼虾对碱性环境的耐受性略强于酸性环境,其pH耐受范围为5.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组内耗氧率均呈夜均显著高于昼均(P〈0.05),组间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鳃组织SOD、CAT活力均呈先降后升走势;(2)日本沼虾pH适宜范围为6.5~8.5,该范围内日本沼虾鳃组织SOD低谷期均比pH 5.5实验组后延24 h,各观测时段CAT活力均显著低于pH 5.5实验组(P〈0.05);(3)日本沼虾pH最适宜区间为6.5~8.5的中央区域,本研究所设实验梯度中pH 7.5实验组日本沼虾鳃组织SOD、CAT活力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组织表达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血淋巴、鳃、肌肉和肝胰腺)中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Toll受体mRNA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则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但血淋巴和鳃之间无显著差异。溶菌酶mRNA和Toll mRNA表达量重复测定间的变异度在血淋巴和鳃组织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鳃和血淋巴是检测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理想实验材料。研究亮点:Toll受体能够将异物入侵的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并引起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产生各种免疫效益因子,因此其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对虾对病原入侵的灵敏性。溶菌酶活性是评判对虾免疫抗菌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Toll受体和溶菌酶基因表达的组织差异性,可以为后续开展对虾营养免疫学研究中免疫相关基因检测时实验材料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黏膜及其表面的共生菌群是鱼类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为探索养殖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的结构特征是否与其健康状况间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无乳链球菌腹腔注射攻毒48 h后存活和濒死尼罗罗非鱼为检测对象,检测攻毒前后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健康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均存在优势菌群,主要为特吕珀菌属、硫杆菌属、弓形杆菌属、海单胞菌属和弧菌属。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存活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与感染前无显著差异;与存活组相比,濒死尼罗罗非鱼的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多样性下降,其中弓形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海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等含量显著下降,链球菌属含量占总菌群的55.30%±1.24%,表明养殖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可能与其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氨氮对团头鲂幼鱼的毒性毒理影响,以体质量为(14.27±0.01)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鳃、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首先进行96h的氨氮胁迫,得出96h LC50,在此基础上,设置对照组(0.472 mg/L)和实验组(25 mg/L)两个氨氮浓度处理组,进行0、6、12、24、48h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团头鲂幼鱼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96h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96h LC50为56.492 mg/L;三种组织观察表明,氨氮胁迫6h,鳃丝毛细血管扩张,上皮组织增生;肝细胞肿胀,细胞核肿大,肝细胞空泡化;肾小球萎缩,肾小囊腔膨大,肾小管管腔缩小;胁迫12h,泌氯细胞增生,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肝细胞水样变性、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形成点状病灶;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水样变性、浊肿;胁迫24h,鳃小片融合、变短,呼吸上皮细胞大面积脱落;肝细胞水样变性、血窦扩张严重,形成局部病灶;肾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严重,充血,肾小球坏死,肾小管坏死;胁迫48h,鳃小片卷曲,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肝细胞部分溶解、血窦扩张,形成点状病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坏死;96h恢复后,泌氯细胞和上皮组织增生严重;肝组织大面积细胞核肿大,血窦扩张;肾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严重,肾小管坏死,肾小球坏死。实验表明,不同的器官之间病症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肝组织的损伤最严重,然后依次是鳃和肾。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鳃、肝和肾组织受到的损害增加,同时鱼体也产生防御反应,但96h的恢复期不足以让团头鲂幼鱼在胁迫中完全恢复,而恢复能力最差的是肾组织。  相似文献   
10.
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初始体质量(7.00 0.14)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降至最低,然后升高,48 h达最大值,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部分鳃小片充血;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24 h大面积脱落,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氨氮胁迫初期,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