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61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20篇
  36篇
综合类   55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9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来源(燕麦草和大豆皮)和粒度的全混合日粮(TMR)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采食行为的影响。选取(4.2±2.3)日龄和体重[(39.2±3.6) kg]相近的荷斯坦犊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9公6母)。3组分别饲喂燕麦草粉TMR(SO组)、长燕麦草TMR(LO组)和大豆皮粉TMR(SS组)。犊牛单栏饲养,试验期为7~63日龄。结果显示:1)不同NDF来源和粒度的TMR对犊牛的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胸围和腰角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全期SS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SO组(P0.05)。2)不同NDF来源和粒度的TMR对犊牛挑食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且随日龄增长,各层挑食指数逐渐趋于1。3) LO组的21日龄血清碱性磷酸(ALP)活性和49日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SO组(P0.05),SS组的49日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5);从平均值来看,LO组的血清AST和ALP活性均显著高于SO组(P0.05),SS组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SO组(P0.05),不同NDF来源和日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血清GLB含量(P0.05)。4)15日龄时,LO组非营养性口腔行为(NNOB)时长有低于SO组的趋势(0.05≤P0.10),采食次数有高于SO组的趋势(0.05≤P0.10)。30日龄时,SO组的饮水时长和NNOB时长均显著高于LO组(P0.05),SO组的反刍时长和饮水时长显著高于SS组(P0.05),SO组的反刍次数有高于SS组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大豆皮粉替代燕麦草粉作为TMR的主要NDF来源对犊牛有着更好的饲料转化率,但是会减少反刍时长,增加瘤胃酸中毒的风险。从TMR粒度的角度看,长粒度TMR可减少犊牛NNOB。  相似文献   
2.
奶牛在其生产、生活过程中,经常暴露于外界大量的病原物下,因此,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保护自己,家畜必须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如生理屏障(皮肤,呼吸道粘膜)、血管屏障、胎盘屏障等。但当病原菌一旦突破屏障结构进入机体内部时,奶牛就必须具备一套活的、能迅速有效地捕获、杀死入侵病原菌,使感染局部化的防御体系。该生理过程应是一类能迁移、粘附、吞噬和破坏病原菌的细胞完成。在畜禽体内,这一功能主要由具吞噬功能的2类细胞组成,一类是巨噬细胞,另一类则是嗜中性粒白细胞。而嗜中性粒白细胞是第1个离开血液,…  相似文献   
3.
EM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体内有3种细菌:有益菌、有害菌、无益无害的中性菌。当有益菌占优势时中性菌就向有益菌方向发展,动物就处于健康状态;当有害菌占优势时,中性菌就向有害菌方向发展,动物就处于生病状态。要使动物健康生长, 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动物体内的有益菌来抑制和杀死动物体内的有害菌。病前防病比病后治病花钱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1选地 马铃薯生产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易于排灌的沙壤土为宜,不易种在涝洼地。马铃薯生产田不应重茬或与茄科(烟草、辣椒、茄子等)作物轮作或相接茬,不能选择用过长效除草剂的地块(如豆黄隆、普施特、阿特拉津等)。马铃薯喜欢微酸性和中性土壤,过碱、过酸的土壤都不能种植。  相似文献   
5.
6.
新型高产牧草鲁梅克斯引种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程设备四个点三个组的对比试验结果为,海拔400m以下A组年平均hm^2产鲁克斯128814.30kg,B组年平均每hm^2产鲁梅克斯107308.5kg,海拔600-700m的A组年平均每hm^2产鲁梅克斯121310.55kg,B组年平均每hm^2产鲁梅克斯第一年种植均是三次测产,牧草生长良好,其产草均高于重庆地区其它牧草产量,该牧草引种载培试验成功,将为西部大开发,退耕还草,大面积推广种植,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畜禽饲料,推动畜牧业的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性植酸酶在水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芽孢杆菌植酸酶的酶学性质、催化机制以及中性植酸酶在淡水鲤科鱼类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山羊瘤胃细菌结构及组成的影响。选用6只山羊进行3×3拉丁方试验,依据饲粮NDF水平分为低(35.01%,LN组)、中(40.10%,MN组)和高NDF水平组(45.16%,HN组),每组2只。分3期进行饲养试验,每期试验20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6 d。正试期结束后采集山羊瘤胃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后,用细菌通用引物对16S rRNA的V4区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Illumina Hi Seq250PE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用QIIME 1.8.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HN组的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极显著低于LN组和MN组(P<0.01);LN组瘤胃液乙酸/丙酸显著低于HN组(P<0.05),但MN组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间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LN组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其他2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3)在门水平上,3组间所有细菌的相对丰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HN组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 UCG-001)、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 UCG-003)和瘤胃球菌科UCG-014(Ruminococcaceae UCG-014)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HN组瘤胃球菌科NK4A214(Ruminococcaceae NK4A 214 group)、瘤胃球菌科UCG-005(Ruminococcaceae UCG-005)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N组(P<0.05);HN组SP3-e08和Lachnoclostridium 10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LN组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MN组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食物谷菌属(Victivallis)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综合得出,饲粮NDF水平在35.01%~45.16%变化时,显著影响山羊瘤胃液NH3-N浓度和乙酸/丙酸,显著影响瘤胃Prevotellaceae UCG-001、Prevotellaceae UCG-003等多种菌属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9.
生态格局是维持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对其研究的关键就是物种的共存机制。2001年,Hubbell发表专著提出统一中性理论。该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生态等价性假设和零和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零和多项式模型。本文基于统一中性理论的概率模型分析了零和假设下集合群落和局域群落的分布特性,同时分析了非零和假设下集合群落与局域群落的概率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蝴蝶兰鲜切花为试材,对切花花被不同生理阶段3种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以期为蝴蝶兰切花寿命的延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萼片和花瓣中的过氧化物酶(POD)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从半开期到衰老期酶活性显著升高。花瓣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升高,从半开期到衰老期酶活性显著降低;萼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但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花瓣中的中性蛋白酶(NP)从花苞期到半开期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半开期到盛开期呈下降趋势,盛开期到衰老期呈上升趋势;花萼中的中性蛋白酶从花苞期到盛开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从盛开期到衰老期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