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告对乌拉特1号苏丹草在内蒙古巴盟地区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南方地区的种草养鱼试验的效果以及生产效益做了详细的报导。试验结果表明,乌拉特1号苏丹草是一种适于在我国南北方大力推广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2.
乌拉特1号苏丹草品种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乌拉特1号苏丹草品种的选育方法、过程、品比试验、生产试验及区域性试验均做了详细的报导,同时对乌拉特1号苏丹草品种的特征,特点、栽培技术要点也做了详细的描述;并与乌拉特2号、杂色苏丹草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地处自治区西北部,地域辽阔,境内有乌兰布和沙漠500多万亩,乌拉特草原7000多万亩,河套平原有可耕地1000多万亩。乌兰布和沙漠和乌拉特草原上退化的土地是巴彦淖尔市目前生态最为恶劣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3%,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巴彦淖尔市气候条件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光热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250毫米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2300毫米。全年大风日数达130天,其中八级以上大风日数为60天,且经常伴有沙尘暴。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近几年水资源短缺,灌区施行…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盐渍化种植区农田地下水主要化学组成及来源,保证灌溉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选取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及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综合危害指数评价、pearson相关系数法、离子比例系数及Gibbs图等方法,对乌拉特灌域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含量、分布、组成、来源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①乌拉特灌域阴、阳离子含量特征分别为Cl~-HCO~-_3SO_4~(2-)、Na~++K~+Ca~(2+)Mg~(2+),SO_4~(2-)、Na~+、Cl~-空间变异最明显,受环境影响较大且含量较高,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影响因子。②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部分地区pH出现点状高值区,主要由于人类活动空间差异导致,TDS呈块状分布,空间变异性较大,西南部受深层盐卤水上涌影响,TDS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③灌域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是Na~++Mg~(2+)+HCO~-_3+Cl~-型,且研究区地下水超过70%属于综合危害系数法评价的四级水质,用于灌溉时需适量,否则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Piper三线图结合舒卡列夫分类法使用,能有效弥补其不足之处,在弄清离子组成结构的同时,使化学组成类型清晰明了。④灌域地下水主要受人类活动及蒸发作用的影响;TDS及pH值的大小是影响离子浓度的重要因素,当地下水中pH及TDS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CaCO_3沉淀及CaMg(CO_3)_2沉淀使离子含量发生变化;当TDS2 000 mg/L时,促使Na~+的水解使其含量增大,反之其变化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盐分胁迫下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对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发芽试验。在2种盐的5个不同浓度梯度下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在对照时有最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60%和25%。随着温度的降低和盐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种子活力指数变化趋势相同,都呈下降趋势。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寿命大于20年,刚收获的种子有休眠现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随贮藏年份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Viciacots ta Ledeb.cv.Wulata)是分布在干旱荒漠草原的豆科牧草野生种,经过15年的栽培驯化,于1994年被全国牧草品种委员会登记为野生栽培品种。多年来科研人员对该品种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了该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饲用价值、栽培技术以及推广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拟改良方法与利用前景等,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该品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丰富物种多样性,保存扩大种质资源库及生态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6,(11):54
走进夏日的杭锦后旗沙海、二道桥等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只见棋盘式的田地里,笔直成行的新疆杨和小美旱枝繁叶茂,整齐划一的“U”型渠内流水潺潺,碧绿的麦苗和五彩缤纷的蔬菜点缀其间.整个项目区是流光溢彩.为阴山脚下这块广袤的大地锦上添花!杭锦后旗位于素有“塞外粮仓”美誉的河套平原西部,北靠阴山,南临黄河,东接乌拉特草原,西跨鸟兰布和沙漠,30.9万各族人民生活在16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农业人口24万,耕地132.5万亩,现辖8个乡镇。  相似文献   
8.
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生物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砂(Reaumuria soogoric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半荒漠地区的多年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区分布最广的植物种之一,具有固沙、固土的优良特性。其生物量估算对评价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荒漠草原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红砂生物量模型是估测红砂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全挖法,以乌拉特荒漠草原优势种之一红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红砂地上、地下和整株生物量及株高(H)、冠幅(C)、基径(D)等的测定,通过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生长模型(幂函数W=aX^b),分别构建了地上部分(W1)、地下部分(W2)和全株生物量(W)的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判别系数R2的大小,挑选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①以冠幅(C)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1=0.555×C^1.867(R^2=0.866)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上生物量累计特征。②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2=2.259×(D^2H)^0.762(R^2=0.76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下生物量累计特征。③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7.057×(D^2H)^0.813(R^2=0.85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总生物量的累计特征。利用此类方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精度高,简便易行,为评价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准确测定其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良牧草——乌拉特肋脉野豌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Viciacostata-Ledeb.cv.Wulata)是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草原采集野生种,经10余年栽培驯化而成的品种。该品种分枝多,枝叶茂盛,返青早,枯黄晚,抗旱,耐瘠薄。适宜在我国北方干旱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推广种植,1993年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野生栽培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一、宁农苏丹草 由宁夏农学院草业研究所、宁夏盐池草原试验站育成,1997年从盐池草原试验站种植的大田苏丹草混杂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6代混合选择培育而成.株高2.50~3.20米,茎粗6~11毫米.叶片宽条形,茎生叶9~11片,长40~80厘米,宽3~6厘米,花序为侧圆锥花序,穗长30~50厘米,小穗2~3个,其中1个无柄,能结实,颖厚,尖端有芒,芒长10~12毫米,颖壳红色或紫红色,上面密生灰色柔毛.种子倒卵圆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千粒重18~22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