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振宇 《畜牧与兽医》2003,35(12):45-45
1 发病情况某猪场共有生产母猪 80头 ,后备母猪 3 0头。从 2 0 0 2年 7月中旬开始直到 10月底 ,陆续 18头母猪流产 ,集中在怀孕80d以后 ,另有 7头产下死胎 ,其中有 1头母猪产下 2头活仔 ,其它为死胎和木乃尹。而在这段时间另有 45头母猪正常产仔。流产和产死胎的占总产仔窝数的 3 5 7%。公猪无可见症状。这一阶段的管理、饲养人员都没有改变。仔猪群无异常 ,母猪体况良好 ,无明显的其他临床症状。流产母猪无明显胎次差异 ,而且流产及产死胎的母猪并不是比较集中的出现 ,在整个发病阶段是零星散发的。2 临床症状流产母猪无明显症状 ,采食…  相似文献   
2.
(一)流行形势与特点该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虫媒病毒病,由带毒媒介昆虫的叮咬而传播。由于该病的发生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特性有密切关系,因而该病的流行表现出严格的季节性。猪是乙脑病毒的增殖宿主和主要传染源,各种品种和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年龄多与性成熟有关,大多  相似文献   
3.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叫做日本乙型脑炎,简称是乙脑,这是一种通过病毒所引发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播疾病,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蚊虫类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一般来说,怀孕母猪感染到这种疾病就会表现出流产、死胎以及木乃伊胎等情况,而公猪一旦感染就会诱发睾丸炎症,育肥的猪会出现持续高热的情况,猪仔则时长表现出脑炎等症状。所以,猪流行乙脑的会对猪造成很高的致死率,产生严重的影响。基于此,针对猪流行性乙脑的发生和防治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希望所得的结果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也希望这篇文字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去年和今年,河南等地出现了乙脑防疫失败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除了乙脑自身的一些问题,如疫苗的问题、气候变暖的问题等等以外,和免疫抑制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概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圆环  相似文献   
5.
乙型脑炎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简称乙脑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ridae)黄病毒属,所引起的疾病简称乙脑,最为常见的以三带嚎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域,多发生于蚊虫较多的夏秋季节,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乙脑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和扩增宿主,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本地猪场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实际情况,2014年1月作者应用ELISA方法对本市工业园区6个规模猪场共计126份血清样品进行抽检监测,结果表明:经免疫的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66.67%;未经免疫猪群,其血清阳性率为20.37%;免疫猪群与未免疫猪群的血清阳性率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各猪场由于种猪来源、饲养环境、管理水平等的不同,猪群乙脑感染率也不同,所有被检样品平均阳性率为31.48%。  相似文献   
7.
正繁殖障碍原因公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引起公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因素众多且各机理复杂,通常各因素是相互关联且共同作用的,但其致病机理基本可归纳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两大类。1传染性因素1.1猪乙型脑炎猪被认为是病毒自然增殖的动物。受感染猪只的外观基本有高热和沉郁等症状。公猪受蚁虫叮咬感染后,睾丸会受到乙脑病毒毒性E蛋白侵染,随后发生明显的睾丸炎和附睾炎。1.2猪布氏杆菌病公猪感染初期会产生睾丸肿胀、发炎,在后期则会逐渐萎缩,性欲下降。该病菌对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马出现脑炎症状,猪主要为流产、死产和睾丸炎,其他畜禽多为隐性感染。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又名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1934年在日本发现其病原体,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家畜急性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患病家畜通过血液传染本病。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经测定的乙脑病毒WHe株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 EF107527),设计1对引物扩增基因组全长cDNA和2对特异性的鉴定引物。经RT-PCR技术扩增后,得到约9 kb的产物,经过反复实验,鉴定为外源性污染核酸扩增产物,并加以有效的排除,初步的研究表明该产物可能是由外源性污染核酸自身反向部分互补扩增所致。  相似文献   
10.
以GZ0409-31株乙脑强毒株作为抗原与白油佐剂、蜂胶佐剂、603纳米佐剂制备灭活疫苗,并对疫苗做了无菌检验和安全检验,灭活疫苗接种小鼠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将制备的乙脑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并且与市售乙脑弱毒活苗作对比.结果显示,白油佐剂灭活苗组和603纳米佐剂灭活苗组在第90d抗体效价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