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附红细胞体体外交叉感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以下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1984年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i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在不同动物中寄生的附红体各有其名,如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牛附红体(E.wenyoni)、人附红体(E.humanus)等。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体有14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及动物附红体感染。目前该病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病没有严格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洛阳城郊上千亩池塘鳙鱼患溶血性腹水病,造成大面积暴发性死亡,我们采取了彻底清塘,药物预防,水质调控,控制放养密度,防止交叉感染等措施,对该病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鳙鱼在市场上逐步受欢迎,洛阳市城郊大部分池塘由套养鳙鱼转为主养鳙鱼。鳙鱼产量由套养时的亩产  相似文献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1):i0004-i0004
1、重大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疫病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猪瘟、猪蓝耳病等临床常见病交叉感染、混合感染,又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难度,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损失。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1.自动送料系统自动输送散装饲料,环保卫生,减少交叉感染及鼠害,构造安全生物屏障体系。2.精确电子饲喂智能化精确给料,根据怀孕日龄、胎次、体况和气温,用电脑自动设定给料参数,膘体控制合理,减少饲料浪费。3.智能化猪场管理系统电子饲喂与猪场生产管理完美融合,饲喂、生产、报表、财务  相似文献   
5.
甜瓜以其香甜可口的风味备受人们的喜爱,而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由于受生态气候影响--日照少、降水量大、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小,加上夏秋之交的台风、暴雨袭击,土壤病虫害的交叉感染、传播严重,所以一般不易栽培成功.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农业旅游观光区采用温室深液流无土栽培伊丽莎白甜瓜,取得良好的栽培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蒋立  胡茂 《畜禽业》2008,(4):78-79
<正>骡鸭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及肥肝性能好等优良特点,但初春与初冬时节,其雏鸭成活率较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致死。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成片流行,很难扑灭并持续存在;同时,交叉  相似文献   
7.
殷振清 《畜禽业》2008,(5):38-39
<正>2007年夏天,我市暴发了生猪高热病,生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近年来罕见。猪高热病其实不是一种病,它是多种病原的混合交叉感染,是综合征。根据省专家诊断,此病可能是猪瘟、蓝耳、附红细胞体,伪狂犬、弓形体病等病的多重感染。根据我镇发病生猪的症状来看,主要是猪持续高热,体温达41 ̄42℃,个别病例达43℃,用抗菌素治疗,体温有时下降,但极易反复,基本无效。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潮红,  相似文献   
8.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 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 mali var. pyri(25.8%)、V. malicola(3.2%)和V. 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 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 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 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 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测定温度、光照、营养、pH对红麻灰霉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以及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2℃;孢子宜在水滴和水膜中萌发,孢子悬浮在红麻叶汁液中能显著提高萌发率;持续强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黑暗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该菌在6种培养基上以PSA生长和产孢最佳.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以pH5-7为宜.从孢子侵入寄主的影响因素和菌核特性试验可以看出,该病在孢子含量为103-107个·mL-1范围时,其潜育期随孢子含量的提高而缩短;在相对湿度为100%下,用孢子叶汁悬液对叶片伤口喷雾接种能明显缩短潜育期.菌核埋入土层愈深萌发率愈低,夹在麻杆中的菌核皆能萌发.不同寄主灰霉菌交叉接种测定显示,红麻灰霉菌对莴苣、黄瓜、韭菜和蕹菜的健株不致病,反之,莴苣、蕹菜灰霉菌对红麻尤其是受伤的植株能致病.  相似文献   
10.
①断喙时鸡群要健康;②避开免疫期,若与免疫接种重叠.可造成抗体效价上升;③断喙器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④组织好人员.缩短完成时间.速度保持每分钟15只.并控制好刀片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