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232篇
  309篇
综合类   1345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1050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Landsat8 OLI数据和KNN算法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的潜力。【方法】以湖南省湘潭县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8 OLI数据和同时期的二类调查数据,通过距离相关系数筛选特征,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MLR)、K-近邻模型(KNN)、距离加权KNN模型(DW-KNN)和优化欧式KNN模型(FW-KNN)对森林蓄积量进行估测。使用十折交叉方法进行精度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种KNN模型的估测结果均高于传统的线性模型,并且在3种KNN模型中,FW-KNN算法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到0.69,为3种模型中最高;3种KNN模型中,本研究优化欧氏距离KNN模型的估测精度最高,其均方根误差为30.3%,相比于传统K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5.1%,相比于DW-KNN模型降低了3.3%。【结论】采用DW-KNN蓄积量估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模型,说明通过特征与蓄积量的相关性优化样本间的距离是一种可行的KNN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安徽省农村饮用水现状,分析了安徽省2019年典型干旱年的干旱情势及其对农村居民供水的影响.通过缺水情势的分析,了解实际的干旱期农村供水缺水量,为今后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省生态定位站分布和建设情况,分析了生态定位站运行状况,提出了加强生态站建设和运行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学研究中,植被空间异质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不同植被指数空间异质性的多尺度效应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文中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在内蒙古鄂温克旗对典型草原不同利用程度的植被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ann-kendal秩次相关法用于植被异质性分析可解释异质性的多尺度特征。禁牧可导致典型草原NDVI的异质性增加,在50m的样线内出现显著性变化的拐点5次,从禁牧到重牧过程异质性呈降低趋势。轻度放牧可促进植物种丰富空间异质性增加,在样线内出现显著性变化的拐点2次,高于其他放牧强度。过度放牧使植被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异质性程度极大降低,使植被特质趋向均质化。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小,在样线内都未出现显著性的拐点。  相似文献   
5.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典型山地草甸草原4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高度变化趋势表现为“慢-快-慢”的植物基本生长规律;老芒麦、千叶蓍、老鹳草的生长速率在返青期到分蘖期时较快,而黄芪的生长速率则在返青后就较快,分蘖期后4种牧草的生长速率开始变慢;盖度和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6.
硫酸锌治疗奶牛蹄底溃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蹄病是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修蹄、浴蹄、局部处理和全身抗菌治疗等措施防治奶牛蹄病 ,但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De-mertzis( 1 973)、齐长明等 ( 1 999)曾报道硫酸锌对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作用 [1~ 2 ] ,为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在贵阳市某奶牛场就硫酸锌对奶牛蹄底溃疡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观察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及分组 根据蹄底病变和跛行情况对蹄底溃疡作出诊断 ,并对其严重程度给予评分。压诊时蹄底角质发软 ,动物有疼痛反应 ,运步笨拙者定为“ ”,记 1分 ;蹄底角质出现较小缺…  相似文献   
7.
<正>1湿热(毒)型1.1临床症状多由助产、胎衣剥离或其他原因损伤子宫或胎衣残留子宫所致。该型病牛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严重:发热,口渴喜饮,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如米泔水样,多为脓性或夹杂血液、豆腐渣样黏稠物,味腥臭,卧地后流出量更多;弓  相似文献   
8.
奶牛焦虫病是由巴贝斯或泰勒虫寄生于牛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寄生性原虫病。该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临床上常出现血红蛋白尿,故又称尿热。在陕西关中地区多发生泰勒氏焦虫病.其典型特征是高热稽留、严重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并有较强的季节性.一般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初形成发病高潮。7月中旬以后发病减少。该病对牛的危害很大.奶牛最易感.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长江螺山站四次典型洪水过程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中游干流螺山水文站为国家Ⅰ粪重点水文站,通过对1954年、1996年、1998年和1999年螺山站4次典型洪水过程的成因和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对形成洪水的气候条件、雨量分布、洪水成因、洪水过程等特点以及洪水量级等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探讨长江水惠灾害的根治之路,尤其是三峡水利工程蓄水运行后的江湖演变情况,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刈割对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研究了7种主要牧草的再生性,以及刈割对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牧草的再生性不同。刈割后15d内,不同牧草以及同一种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动态不同。总糖含量主要有3种类型:(1)减少—增加—减少;(2)增加—减少—增加;(3)减少—增加—增加。还原糖含量变化有时与总糖一致,有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