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1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787篇
林业   1120篇
农学   850篇
基础科学   190篇
  952篇
综合类   4758篇
农作物   673篇
水产渔业   255篇
畜牧兽医   1706篇
园艺   737篇
植物保护   28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783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和叶氮磷比(LNP)等8种功能性状在坡向间、火山间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  结果  (1)除LCC外,其他7种功能性状在南北坡向间均具有显著差异,LT、LDMC、LNC、LNP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而LS、LCC、LPC表现为南坡小于北坡。(2)山杨SLA、LCC、LPC在新、老期火山间差异显著,但在老期火山间差异不显著。(3)火山南坡、北坡山杨LT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南、北坡向及火山间山杨LNP与LN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火山环境中山杨LNP、LPC、LNC和LS在叶功能性状分化中起到主要贡献作用。  结论  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火山喷发的特殊性有关,山杨通过调节自身功能性状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来适应南、北坡向和不同火山环境,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氮元素缺乏的限制。火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环境,研究火山植被演替和植物功能性状等问题需要结合火山喷发的特殊情况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  相似文献   
4.
欧李茎,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茎苗的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板栗雌花芽分化与促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me)为壳斗科栗属植物,雌雄同株异花。它是我国特有的名优干果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北起辽宁、吉林,南至广东、广西和海南,共26个省(区)都有分布。长期以来,我国在板栗栽培技术方面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大面积产量仍然较低。低产的直接原因之一是雌花太少、雄花太多。雌雄花比常为1:2000~4500。因此,探明板栗雌花芽分化规律,掌握雌花芽促成技术,对有效促进雌花分化,提高板栗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要启事     
《西南园艺》2005,33(5):61-61
由重庆市果树研究所承担的2003年重庆市农业科技重点项目“李地方良种的发掘与适栽优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已经启动,为了摸清我市地方李品种变异的情况,反映全市地方李优良品种的分布状况,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政策等提供基础信息,为重庆市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宜品种.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李选育工作奠定基础,恳请果树生产单位(个人)和技术推广部门向我们提供样品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2001年5月16日继1997年香港出现因感染Hs亚型禽流感病毒致人死亡事件,使全港百余万只鸡全部被扑杀销毁后,再次宣布在活鸡市场发现HsNI病毒。据报道,此次发现的HsNI是鹅天然感染变异株,与1997年在香港发现的HsNI不同,不会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8.
种业宝典     
《种子世界》2006,(2):51-52
次生分生组织:由某些成熟组织经过脱分化,重新恢复细胞分裂机能而形成的分生组织。表皮、皮层、中柱鞘以及韧皮薄壁组织中均可发生。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其分裂活动的结果,产生次生结构。次生加厚分生组织;次生菌丝;次生林;次生林改造;次生生长;  相似文献   
9.
10.
侧柏种苗性状地理变异趋势及其气候生态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全国侧柏种源试验种子性状和苗期观察结果,利用统计分析技术,研究侧柏地理变异,探论引起变异的气候生态基础。结果表明:侧柏种源间种子和苗木性状差异明显,种源选择有很大潜力;种苗性状地理变异的总趋势是:偏东南比偏西北种源生长量大、种粒小、发芽早,适度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调种可提高侧柏林分生产力;生长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属梯度变异类型,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但纬向变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