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4株鸭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模化养鸭场分离到4株鸭坦布苏病毒,成功克隆了包膜蛋白(E蛋白)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和表达.结果表明,E基因全长1 503 bp,编码501个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化分析显示,鸭坦布苏病毒属蚊媒黄病毒类恩塔亚病毒群,与其他坦布苏病毒及近期发现的BYD病毒关系最近.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对E基因进行了表达,蛋白大小54 3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随后,对E蛋白外功能区序列和3D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已解析结构的黄病毒中与WNV E结构最为相似.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控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构建包含编码结核杆菌Esat6基因和乙肝病毒大包膜蛋白(L蛋白)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并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分别以质粒pPIC9K-L和结核杆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L和Esat6基因,然后运用部分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L-Esat6融合基因片段,连接到有玉米特异性启动子globulin-1的p...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了解新型鸭黄病毒(duck flavivrus,DFV)广西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从发病樱桃谷种鸭群分离到1株新型DFV LG/01/11,并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包膜蛋白E基因。结果显示,LG/01/11株E基因全长1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与国内2010年以来分离的鸭黄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3%~99.6%,没有碱基缺失和插入现象,只有散在的碱基突变。本试验结果为病毒生物学特性分析和遗传变异研究及相关疫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The small envelope protein (E) gene of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M41 strain was cloned, and then it was subclon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ng vector pGEX-6P-1.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coli. BL21 and induced by IPTG. SDS-PAG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objective protein fused with GST (about 20 ku), 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fusion protein was 38 ku. It indicated that objective protein was about 12.4 ku. The result showed that E protein was expressed successfully, it was useful to the subsequent E protein research.  相似文献   
5.
以重组痘苗病毒作载体,探讨了关于VpuORF对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Env蛋白合成和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存在VpuORF,Env蛋白的合成降低,并且降低其产生抗Env抗体的水平。去掉VpuORF,不但提高Env蛋白的合成,而且提高其产生的抗Env抗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徐雪荣  郭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190-5191,5200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HBs蛋白、MHBs蛋白和LHBs蛋白,它们是HBV包膜的主要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包膜蛋白在HB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防治HBV的感染有重要意义。文中简要综述了包膜蛋白的基因结构、重要氨基酸或结构域的功能以及与包膜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的基因特征,运用RT-PCR从已经分离鉴定的禽坦布苏病毒中扩增出其包膜蛋白E全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全长为1503bp,编码501个氨基酸。所编码的包膜蛋白E大小为54.217ku,理论等电点为6.89,不稳定系数为25.48,属于稳定蛋白质类。利用TMHMM2.0进行跨膜区分析发现,该蛋白的拓扑结构为o442-464i471-489o。本试验株包膜蛋白E和北京鸭源坦布苏病毒(GenBank号:JF459991)同源性最高,达99.8%,和雌麻鸭源坦布苏病毒(GenBank号:JQ928189)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为98.2%,不同来源(鸡源、鸭源、鹅源、鸽源和蚊子源)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同源性均较高,没有表现出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9.
为建立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检测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系统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E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大小为54.3 ku.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经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与DTMU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重组E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E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ELISA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适工作条件.优化后确定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7 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320,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1 000.在优化条件下,阴性和阳性临界值判定标准为0.324 4.本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DT-MU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为该病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构建包含编码乙肝病毒大包膜蛋白(L蛋白)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根癌农杆菌,为进一步制备转基因植物口服乙肝疫苗奠定基础。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以质粒pVAX1-L为模板扩增出L基因片段,插入到含有玉米特异性启动子的pCR2.1载体上;再用PCR技术扩增globulin-1-L融合片段,定向克隆到经过加工修饰的含有抗除草剂基因bar的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农杆菌LBA4404中。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证实,globulin-1-L融合片段已经插入到pCAMBIA1300上,测序结果说明克隆的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