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907篇
林业   320篇
农学   283篇
基础科学   847篇
  1090篇
综合类   2247篇
农作物   258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58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叶面滞尘会影响植被光谱特征,削弱植被指数对植被的响应能力,影响反演评估的准确性。为探究叶面滞尘量对植被光谱响应特征及预测模型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常见常绿绿化树种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  方法  从封闭区域、半封闭区域、开放区域,采集叶片样本,并收集环境灰尘。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利用ASD FildSpec Handheld光谱仪测量不同滞尘量叶片的高光谱数据,选取5个特征波段,通过光谱角的方法研究了叶面滞尘量对叶片光谱特征的影响,以及滞尘量对叶面滞尘量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  结果  随着叶面滞尘量的增加,植被光谱曲线特征逐渐减弱,灰尘的特征逐渐增强,但光谱曲线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叶面滞尘量 > 120 g/m2时,光谱曲线的基本表现为灰尘的光谱特征。当叶面滞尘量较少时,预测模型的模拟精度相对较高,随着滞尘量的增加,所有模拟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减小;当叶面滞尘量 > 120 g/m2时,预测模型对叶面滞尘量的模拟预测能力将更差,并且均方根误差(RMSE)随着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的增加而增大,模拟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精度逐渐降低。光谱角对滞尘叶片350 ~ 1 770 nm波段区间的光谱变化十分敏感,利用叶片光谱角检测滞尘程度不需要分区域讨论,只需与阈值做简单的比较,方法简便易行。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室内控制试验,研究叶面滞尘量对植被光谱响应特征,可为建立滞尘植被光谱反射物理模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川西北地区的老井进行复查,发现多口井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存在大套的凝灰岩,对上述井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凝灰岩的岩性以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灰岩、沉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白云岩为主,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凝灰岩在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上均有明显的响应特征: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低纵波速度、高自然伽马特征,凝灰岩底界在地震剖面上均表现为波峰反射特征.为此,采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及波阻抗反演技术,首次对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凝灰岩的分布进行了地震预测:双鱼石构造-剑阁区块的北部地区凝灰岩分布最厚,南部减薄;双鱼石构造东部凝灰岩分布较厚,西部减薄,直至不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在川西北地区沉积了一套凝灰岩,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减薄;由于凝灰岩物性好,孔隙度高,可成为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全新的后备领域,为川西北地区下一步新的勘探领域开发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亚麻籽油、大豆油、菜籽油与葵花籽油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氧化并测定其不同时间的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同步荧光光谱及荧光物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植物油不同温度下的同步荧光光谱峰变化主要集中在300~415 nm内,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存在波动现象;在50℃和150℃加热氧化条件下,300,330,375,415 nm这4个峰都存在明显的波动现象;二维相关分析表明,这4个峰的荧光强度变化速率不同,不同油变化差异较大;同种油在不同温度下,4个峰的波动情况、相互关系、变化速率均有明显差异。这些峰的变化与油脂氧化过程中荧光物质和油脂氧化程度的变化有关,可以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特性作为监控油脂氧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近年来,各地有色农膜纷纷上市,由于各种有色膜对光谱的吸收和发射规律不同,所以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有色膜不能乱用。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有色膜的应用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假设小孔为圆锥形的基础上,按照几何光学理论,通过跟踪光线在小孔内的多次反射轨迹,研究了激光在圆锥形小孔孔壁上的多次反射吸收,计算了小孔孔壁通过多次反射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分析了孔壁的多次反射次数、聚焦透镜的焦距以及圆锥形小孔的顶角等因素对小孔孔壁上的激光功率密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小孔孔壁上吸收的总激光功率密度主要取决于激光在小孔孔壁上前几次反射;在小孔上部,孔壁吸收的总激光功率密度主要取决于直射到小孔孔壁上的激光功率密度;孔壁的多次反射只对小孔下部孔壁上的激光功率密度分布有影响.小孔的形状、尺寸取决于小孔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大小.小孔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与小孔的形状、深度和大小之间存在一个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过程.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愈大,小孔的深度和直径也愈大,锥顶角愈小,小孔孔壁上吸收的激光功率密度分布还与聚焦透镜的焦距有关.在保证激光焊接所需要的激光功率密度的前提下,采用长焦距的聚焦透镜,有利于把激光能量直接导入工件材料内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