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94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837篇
林业   946篇
农学   1210篇
基础科学   1463篇
  945篇
综合类   11195篇
农作物   588篇
水产渔业   3660篇
畜牧兽医   10583篇
园艺   1596篇
植物保护   335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729篇
  2022年   769篇
  2021年   830篇
  2020年   755篇
  2019年   915篇
  2018年   360篇
  2017年   644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902篇
  2014年   1620篇
  2013年   1490篇
  2012年   2049篇
  2011年   2242篇
  2010年   1947篇
  2009年   2050篇
  2008年   2010篇
  2007年   1691篇
  2006年   1494篇
  2005年   1459篇
  2004年   984篇
  2003年   1012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836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氮摄入量和尿氮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氮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氮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氮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氮代谢  相似文献   
2.
2020年新年伊始,在湖州市安吉县欣农合作社的有机肥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调控一台秸秆处理发酵机,这套设备来自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据介绍,秸秆处理发酵机能处理废弃秸秆、尾菜和禽畜粪污,处理量3吨左右,经过两个小时80摄氏度的高温杀灭有害菌,温度调降为60摄氏度左右,混合物加入发酵菌种降解6个小时,再经过15天的堆放发酵就能成为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处于亚热带地段,一般作为农田用地使用,种植一些比较低矮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长久以来很容易导致在平原地区由于没有较高大的树木遮挡,在自然灾害出现时,缺少自然防护林的保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将对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然后提出在平原地区农田建设联网的有效措施,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5.
霉菌和酵母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时有造成污染的情况,是造成发酵乳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发酵乳作为短时保质期且需低温运输、销售的产品,低水平的霉菌和酵母不会造成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但是霉菌生长会造成食品霉斑,酵母污染导致产品胀包、腐败及风味的改变,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介绍了霉菌和酵母的污染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控制发酵乳中霉菌和酵母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6.
7.
根据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总体部署,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辽宁省部分)"的初步设计、监测站点的建设以及验收工作。辽宁省共建成自动水位监测站点455个,监测站点覆盖了全省14个地级市,控制面积达62 118 km~2,全部实现了水位数据自动传输,提高了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精度,形成了一个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对辽宁省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测以及对重点地区地下水监测点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8.
草鱼是我国主养的四大家鱼之一,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年早春(3-5月)二龄大草鱼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养殖和病害服务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性发展,饲用马铃薯块、马铃薯茎叶、马铃薯渣将大幅度增加。马铃薯饲用资源总体表现高水分、高纤维、低蛋白、β-胡萝卜素等功能性因子与龙葵素等有毒物质共存的特点。为了降低龙葵素的毒性,熟制、烘干、青贮或发酵后饲用是马铃薯饲用资源的主要处理方式。薯渣、茎叶、秸秆、辅料不同组合进行青贮、混贮、裹包青贮、发酵,可有效改善物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且操作简便,适于规模化推广。马铃薯饲用资源固体发酵饲料可在猪、家禽、肉兔、肉羊和牛的饲养中替代部分能量饲料或蛋白饲料,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户种养循环自给模式、产地茎叶综合利用模式、马铃薯渣生产发酵饲料模式,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探究全株燕麦和全株玉米的不同配合比例对TMR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将新鲜全株燕麦和/或全株玉米与玉米粉、豆粕、豆腐渣、苜蓿干草、麸皮、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食盐,按照干物质30:34.5:10.5:10.5:10:3:1:0.5的比例混合调制TMR,其中,全株鲜燕麦和全株玉米的比例分别为0:30、10:20、20:10和30:0。分别于厌氧发酵后7、14、28 d和56 d开封,测定发酵品质、微生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发酵56 d的TMR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的TMR均发酵良好,具有较高的乳酸含量、较低的p H值和氨态氮含量,并具有良好的有氧稳定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 H值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随着全株燕麦配合比例的增加,DM、CP、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WS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p H值和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全株燕麦调制的TMR均发酵良好,但有氧稳定性随着全株燕麦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