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17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林业   1688篇
农学   926篇
基础科学   302篇
  353篇
综合类   10586篇
农作物   514篇
水产渔业   426篇
畜牧兽医   26294篇
园艺   1422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859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686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800篇
  2013年   1811篇
  2012年   2710篇
  2011年   2817篇
  2010年   2762篇
  2009年   3230篇
  2008年   3322篇
  2007年   2911篇
  2006年   3039篇
  2005年   2447篇
  2004年   2263篇
  2003年   1761篇
  2002年   1252篇
  2001年   960篇
  2000年   752篇
  1999年   633篇
  1998年   388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389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347篇
  1989年   37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哈伯’南天竹组织培养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开展植株再生研究。通过观察对比试验法、L9(34)正交试验设计完全随机法、极差分析、显著性检验、LSD多重比较,探讨了‘哈伯’南天竹组培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IBA 0.1 mg/L +蔗糖30 g/L,诱导萌动率71.77%,成活率85.5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 +6-BA 1.5 mg/L + IBA 0.01 mg/L + 蔗糖30 g/L,增殖系数6.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 + NAA 1.0 mg/L + 蔗糖20 g/L + AC 0.2 g/L,生根率97.63%;试管苗移入泥炭土:珍珠岩=3:2(V/V)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96.67%。该试验建立了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得到的组培苗后代能够稳定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奶牛养殖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切实提高奶牛的生产能力,保证奶牛繁殖性能完善,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本文对不同时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泌乳量和分娩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8头牛,第1组饲喂由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苜蓿干草和精补料组成的基础饲粮;第2组和第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和过瘤胃饱和脂肪,添加量均为200 g/d。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第1组相比,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对干物质采食量、泌乳量、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第2组和第3组的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第1组(P0.05)。2)试验前期第3组血清中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后期第3组血清中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第2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血清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前期第2组和第3组血清中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后期第2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3组(P0.05),后期其他血清激素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前期添加过瘤胃脂肪显著降低了血清中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P0.05),试验后期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添加不同过瘤胃脂肪源能有效减缓体况的下降(P0.05)。6)试验后期第2组牛奶中的C18∶1n9c、C18∶2n6c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余组显著增加(P0.05),而总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第3组显著下降(P0.05),第3组中的C16∶0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余组显著增加(P0.05),其余各种脂肪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提高牛奶中乳蛋白率,降低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改善体况,其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还能提高牛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改善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辣椒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培养基理化性质、各类植物激素和防褐化添加剂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愈伤组织褐化机理、再生苗移栽的方法等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辣椒的快繁育苗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取60头奶牛进行研究,以随机方式将所选的奶牛划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常规组提供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模式基础上添加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2组奶牛五周的肛温均维持在38.5℃以上,呼吸频率维持在69.5次/min以上。前3周两组奶牛的生产性能差异不明显,第3周过后试验组奶牛的生产性能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第1周2组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明显,第3周过后试验组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可以更好地降低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测定奶牛血清中代谢产物β-羟丁酸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途径。将奶牛血清样品用甲醇除蛋白,上清液经氮气吹干,残渣进行硅烷化衍生后,用GC-MS仪全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测定血清中β-羟丁酸的线性范围为0.05 mmol/L~8 mmol/L,相关系数R=0.9995,检测限为0.03 mmol/L,定量限为0.05m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5.7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0%~99.91%。表明该方法能简便、快速、有效地分离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β-羟丁酸,可以作为奶牛酮病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践,设计成3个教学项目和13个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完善考核评分细则,注重过程考核和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制,在项目化教学改革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促使人们养奶牛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同时获取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奶牛生产出优质的牛奶,就必须做好奶牛选育、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