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9篇
  29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达尔文(1859)看来,新物种只有通过竞争或者自然选择的方式淘汰原有物种才能进入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并成功定居下来。然而,新物种进入生境并成功定居还有另外一个途径,那就是由于超级居群能在全球尺度上改变整个地球环境,从而能在原有环境中创造出一些全新的微环境来,正是这些全新的微环境使新物种避开了和原有定居者的剧烈竞争,很容易地进入了一直由其他物种占据的生境中并成功地定居下来。换句话说,超级居群导致了全球环境的分化,导致了全球尺度上的生境多样性。同时,超级居群通过环境的异质化为新物种准备好了很多全新的微环境,新物种在全新的微环境中的成功定居实现了新物种和原有定居者的长期共存。而这种长期共存导致了整个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超级居群是地球上很多新环境的创造者,是生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桥梁,据此就能很容易地解释新物种为什么不时能和原有定居者共存甚至依赖于原有定居者,从而导致二者间剧烈竞争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设施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果树栽培具有满足果品周年供1、 存在问题1.1 没有选好树种和品种优良的树种和品种是获得较好经济1.2 没有对设施栽培中的果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果树生长发育,具1.3 没有全面掌握设施果树设施果树栽培是在相对独立的微环2、 解决办法2.1 正确选择树种和品种从目前我国果品产销形势看,应该把延后栽培主要是葡萄和桃)为辅。2.2 加强设施果树栽培的科2.2.1 根据不同发育时期,采用相应管理 幼龄期以促长促花为主;盛果期主要通过加强夏剪、应用PBO、根系修剪、控制树冠等措施,实现控长稳产。盛果后期则采用增施有机肥、重短截枝条、喷…  相似文献   
3.
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一旦喷撒到目标物上,即开始了向有害生物作用靶位转移的漫长历程。作者建议把此历程区分为两个范畴:进入有害生物体内以后的体内剂量转移是传统的生理毒理学研究领域,属于'微观毒理学’范畴;之前发生在生物体外的剂量转移历程尚未被作为毒理学问题研究,但许多边缘科学的大量科学事实和现象说明它们实际上属于毒理学问题,应属于'宏观毒理学’范畴。文章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现象的7个方面进行了毒理学本质的分析和综述,并指出,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的研究将大幅度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并将促进农药剂型和高性能助剂乃至新型合理化农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FGF4已经被证明是癌基因,它涉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为了解FGF4的表达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我们利用FGF4抗体通过免疫组化对一名肺癌患者癌旁,癌组织,癌组织小鼠移植瘤,二次移植瘤以及原代培养的细胞爬片进行FGF4检测,探究其表达差异。通过对比癌组织与对照组(癌旁组织),FGF4在癌巢中高表达;同样,移植瘤与二次移植瘤的癌巢中与癌旁组织比较,FGF4表达相对较高;但是将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后,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爬片FGF4,发现仅有5%±0.21%的肿瘤细胞表达FGF4,对照蛋白Cytokine作为肿瘤标记物,则在100%的肿瘤细胞中表达。研究提示免疫组化检测到FGF4在体内和体外表达不同,提示肿瘤细胞FGF4的表达与肿瘤微环境调控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FGF4的调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探讨遮阴对葡萄叶幕微环境、叶片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设置覆盖一层黑色遮阳网(T1)、覆盖两层黑色遮阳网(T2)2个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研究遮阴对‘夏黑’葡萄叶幕光照强度、温湿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葡萄叶幕的光照强度、昼夜温差显著降低,T1、T2的光照强度分别为CK的39.68%、20.28%,T1、T2的昼夜温差分别比CK降低19.85%、42.75%,T1、T2的叶幕相对湿度高于CK;遮阴后葡萄叶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叶绿素a/b变小;遮阴后葡萄果粒变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果实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的肿瘤内及含肿瘤外缘5 mm移行带的瘤周影像组学标签对进展期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erapy, CCRT)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26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DCE-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88)和验证组(n=38)。使用3D-Slicer软件在两个靶区(VOI、VOI+5mm)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利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DCA)分析评估影像组学标签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VOI+5mm瘤周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AUC(分别为0.855和0.819)均高于VOI瘤内影像组学标签(分别为0.770和0.750),瘤内标签和瘤周标签在训练组...  相似文献   
7.
8.
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季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1(传统翻耕)、T2(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T3(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T4(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T6(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期0~40cm土层的含水量,为麦播提供较好的水分基础,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土壤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不足以对冬小麦发育进程产生影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能够有效降低耕层0~20cm和0~40cm的土壤容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处理的前3a,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从第4年开始较对照增产,2011—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2.02%、2.83%、10.93%、5.88%、1.97%。以上结果表明,通过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简耕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降水资源、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C8051F005的组培CO2微环境调控系统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C8051F005芯片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组培气体微环境控制系统,采用高纯度CO2定压定量供给和自动箱内循环在线监测技术,成功解决了CO2气体难以自动精确施放和传感器检测精度及其稳定性的问题,实现了组培微环境CO2浓度的按需设定和自动控制.该系统能够同时记录CO2浓度的下降量和时长,既可用于研究不同组培微环境因子对组培苗同化CO2速率的影响,又能用于规模化组培育苗生产.以驱蚊香草、冬青、大花蕙兰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验证系统可靠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控制精度高,能够满足规模化组培育苗对气体微环境调控的需求和组培微环境建模的科研要求.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不同种植方式对田间土壤微环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春播覆膜(CBFM)、春播露地(CBLD)、麦田套种(MT)、麦田露地(MTLD)、夏播覆膜(XBFM)和夏播露地(XBLD)6种花生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环境和花生产量具有明显影响。花生春播覆膜和麦田套种种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毛管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真菌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及土壤呼吸速率,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和有效化;花生覆膜种植可明显增加荚果产量,春花生覆膜的增产作用大于夏花生覆膜,麦田套种的花生产量最低。因此,在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产区应以覆膜种植方式为主;在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花生产区,可以推广收麦后直播花生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