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17篇
  免费   1405篇
  国内免费   1685篇
林业   3846篇
农学   2456篇
基础科学   5839篇
  2357篇
综合类   26172篇
农作物   1489篇
水产渔业   2614篇
畜牧兽医   33212篇
园艺   2251篇
植物保护   871篇
  2024年   579篇
  2023年   2164篇
  2022年   1844篇
  2021年   2183篇
  2020年   2156篇
  2019年   2802篇
  2018年   1002篇
  2017年   2299篇
  2016年   2528篇
  2015年   2482篇
  2014年   4063篇
  2013年   4289篇
  2012年   5161篇
  2011年   5090篇
  2010年   4389篇
  2009年   4401篇
  2008年   6368篇
  2007年   5093篇
  2006年   3562篇
  2005年   3350篇
  2004年   2514篇
  2003年   2794篇
  2002年   1927篇
  2001年   1566篇
  2000年   1273篇
  1999年   786篇
  1998年   714篇
  1997年   596篇
  1996年   501篇
  1995年   480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280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50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8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增加小麦产量、提升籽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别对种植田块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氮肥施入量共设置四个不同水平;而在基追比共设置四个水平。分析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及抗倒指数、茎秆基部节间干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氮肥施入量为135-225kg/hm2这一范围内,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前期基肥量的提升,小麦株高、重心高度以及基部节间长度均有所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基部节间茎壁厚度以及粗度达到了最大值,在氮肥施入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小麦茎壁厚度以及粗度并未持续增加。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将明显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135kg/hm2-225kg/hm2时,在基追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略微降低。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产量达到了最大值。【结论】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田间小麦群体结构较为合理、茎秆节间具备良好的综合抗倒性,可有效降低小麦茎秆倒伏率,减轻小麦倒伏程度,便于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探索农村宅基地规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江口县鱼良溪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制图方法绘制出坝区村域宅基地现状图,并对其规模特征进行解析,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宅基地规模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宅基地平均面积为224.01 m2,普遍存在宅基地面积超标现象;②农户宅基地面积集中在100 m2~300 m2,占比达到81.48%;0~100 m2区间的宅基地数量最少,仅占比2.61%;③影响坝区农户宅基地面积的因素主要有农户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就业率、高程、坡度、与村委会距离、与道路距离、与河流距离,其中家庭非农就业率对宅基地面积的影响最大,与河流及村委会距离的影响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的饲粮能量水平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5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饲喂3种不同饲粮。前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2.0%,综合净能分别为6.27(Ⅰ组)、6.38(Ⅱ组)和6.48 MJ/kg(Ⅲ组);中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6%,综合净能分别为6.43(Ⅰ组)、6.53(Ⅱ组)和6.63 MJ/kg(Ⅲ组);后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0%,综合净能分别为6.70(Ⅰ组)、6.80(Ⅱ组)和6.90 MJ/kg(Ⅲ组)。试验期13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2 d,栓系饲养。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组和Ⅲ组提高了7.91%(P0.05)和11.11%(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Ⅰ组和Ⅲ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Ⅱ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较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2.06%(P0.05)和6.75%(P0.05);Ⅱ组料重比最低,增重收入和养殖效益最高。4)与Ⅰ组相比,Ⅲ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5)饲粮能量水平对各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背膘厚度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显著提高(P0.05)。6)Ⅲ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系水能力和肉色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述所述,以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中能量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前期,肉牛综合净能6.38 MJ/kg,粗蛋白质12.0%;中期,肉牛综合净能6.53 MJ/kg,粗蛋白质11.6%;后期,肉牛综合净能6.80 MJ/kg,粗蛋白质11.0%。  相似文献   
4.
陈杰  余丽萍  田美芬  王英  龙治宇 《林产工业》2020,57(1):22-24,36
研究以硼酸、磷酸、氯化铵和锰化物为主要成分制备多元素复合阻燃剂,用浸渍法处理杨木单板并压制成胶合板,检测胶合板各项性能。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对胶合板的阻燃性能有积极影响,其中热释放速率(HRR)降低26.32%,总释放热(THR)降低90.04%,总烟释放量(TSR)降低68.40%,同时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降低了14.82%,说明该阻燃剂不仅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和抑烟效果,还具有一定的甲醛捕捉能力。该阻燃剂对胶合板力学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板材胶合强度、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仍能达到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6.
宋阳  李盛楠 《中国食用菌》2020,(1):237-239,243
推动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促进食用菌合作社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进而有效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引导农业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对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下三个方面是食用菌合作社成员对参与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程度最为强烈;影响因素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食用菌销售收益的满意程度;二是借助合作社销售食用菌的占比;三是食用菌合作社决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二甲酸钾(KDF)和苯甲酸(BA)对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两种添加剂都被欧盟批准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用于猪。KDF (添加量0.6%)和BA(添加量0.5%)分别用于2×240头断奶后仔猪(断奶日龄28 d,大白×长白×皮特兰)直至42日龄。自由采食(饲料含17.8%粗蛋白)和饮水。仔猪圈栏饲养,每处理组10栏(始重7.8 kg)。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二甲酸钾处理组仔猪日均采食量极显著多于正对照组(分别为346 g和294 g),同时平均日增重也显著提高了40 g (分别为315 g和273 g)。但两组的饲料转化率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与正对照组相比,二甲酸钾更能促进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9.
蔬菜栽培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围绕设施蔬菜栽培对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展开探讨和研究,阐述了设施蔬菜栽培的概念和应用价值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设施蔬菜栽培对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及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栽培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在探索将PPP模式应用于农村污水治理领域时面临诸多挑战,准确识别与分析项目风险因素具有实际意义。基于全寿命周期视角,采用文献研究与德尔菲法识别出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面临的21个风险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与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构建了风险因素的六级层次结构模型并分类,以揭示了风险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项目缔约与运营阶段是关键阶段,合作单位选择是最根本的风险因素。此研究可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风险分担与控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政府部门提供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