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穴位注射疗法,针对不同的疾病,选用相应的腧穴和药物,将药液注入腧穴内,充分发挥腧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大椎穴是临床针对发热疾病经常使用的一个穴位,针刺和大椎穴注射具有退热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最常见的退烧药,而蜂蜜偏酸性,并含有一些酶类,可引起扑热息痛水解,导致其疗效降低,甚至失效,并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如因治疗需要,可遵医嘱,将两者间隔4~6小时服用。止咳祛痰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等也含蜂蜜,服用时最好与退烧药间隔2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车前子提取物干预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APAP)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并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半仿生酶法提取车前子活性成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其主要成分。体内研究车前子提取物对AP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雌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APAP肝损伤模型组(LD)、车前子对照组(PA)以及APAP干预的车前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HPA+LC、MPA+LD、LPA+LD)。其中NC组和LD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PA组小鼠灌胃200μg/mL车前子提取物,HPA+LD,MPA+LD和LPA+LD组小鼠分别灌胃车前子提取物200,100,50μg/mL,每天2次,连续6 d;末次给药12 h后,采血并分离肝脏,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评价肝脏损伤程度;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价肝脏的氧化应激程度;检测CYP2E1 mRNA和蛋白表达,并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2E1(Cytochrome 2E1,CYP2E1)法体外筛选车前子抗APAP肝损伤可能的有效成分。【结果】LC-MS检测发现,车前子提取物有37种主要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发现,不同剂量的车前子提取物明显减少APAP诱导的氧化产物,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减轻肝脏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车前子提取物显著降低CYP2E1 mRNA和蛋白表达,说明车前子抑制CYP2E1的活性;车前子提取物中抗APAP肝损伤的有效成分为车前草苷D、车前草苷E、高车前素和高车前苷。【结论】车前子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为车前草苷D、车前草苷E、高车前素和高车前苷。车前子提取物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CYP2E1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蚯蚓粪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蚯蚓粪为吸附剂,用批平衡吸附试验研究蚯蚓粪对废水中扑热息痛的吸附效果,并初步分析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5℃、扑热息痛初始质量浓度8 mg/L、蚯蚓粪用量0. 100 0 g/m L、振荡速率200 r/min下吸附96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22. 8μ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不同温度下扑热息痛在蚯蚓粪上的吸附表现为Ⅳ型吸附等温线,且Langmuir模型对吸附过程有良好的拟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o 0,焓变ΔHo和熵变ΔSo均小于0,吸附过程是非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离子浓度对蚯蚓粪吸附扑热息痛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在体系温度范围内,E(吸附平均自由能)均小于8 k J/mol,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蚯蚓粪对扑热息痛的吸附可能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6鸭瘟6.1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鸭瘟大体病症:瘫软、流泪,部分头部肿大,眼结膜出血性坏死,黄绿色出血性粪便,气管黏膜出血,肺出血,心外膜出血似"刷漆样",肝浅铜色,白色坏死点,脾脏出血性梗死,胸腺出血有黄色病变,法氏囊出血坏死,肠浆膜淋巴  相似文献   
6.
1鸭球虫病1.1杀球虫可用磺胺喹恶啉、磺胺氯吡嗪、甲基三嗪酮。1.2止血、生血、修复损伤肠黏膜球虫感染易导致肠道黏膜毛细血管破裂、血便及肠黏膜损伤,需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3、肾  相似文献   
7.
扑热息痛的代谢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现代畜牧兽医》2007,(10):60-60
4治疗肺病从供氧开始——呼吸道传染病治疗新理念 4.1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六项原则 4.1.1迅速缓解表症使用退烧、平喘、止痛药物,如安乃近、氨茶碱、扑热息痛、柴胡注射液、蟾蜍注射液等。  相似文献   
9.
赵增成 《中国家禽》2007,29(8):36-36
双氯芬酸钠,又名双氯灭痛,是第三代强效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物,其作用较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强大,在人药中广泛使用。近些年来,某些兽医或兽药厂也将该药用于禽病的防治。笔者于2006年2月在山东某地诊治了3例肉仔鸡双氯芬酸钠中毒的病例,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兽医工作者和养鸡户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扑热息痛注射液于家兔大椎穴注射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健康家兔8只,扑热息痛单剂量(20mg/kg)于大椎穴注射后,在规定时间点采血,HPLC检测血药浓度,DAS药动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权重=1/C2),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23.1880±2.4785(mg/l),tpeak=0.5000±0.0000(h),t1/2Ka=0.3821±0.1086(h),t1/2α=2.1260±0.9838(h),t1/2β=10.1621±4.0967,AUC(0-12h)=34.5331±4.181(mg/l.h),Ka=3.7364±1.2723(h),MRT(0-12h)=1.3159±0.0581(h)。结论:扑热息痛于家兔大椎穴注射后,药物迅速达到峰值,血药浓度高,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药物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