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林业   842篇
农学   890篇
基础科学   298篇
  153篇
综合类   4349篇
农作物   782篇
水产渔业   499篇
畜牧兽医   3135篇
园艺   599篇
植物保护   45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7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辛洪梅 《中国种业》2020,(10):76-77
育龙7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空育131为母本,以IR73689-76-2为父本第一次有性杂交,再以其F1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进行回交,按系谱法进行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是适应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的优质与高产并重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3.
小麦条锈病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2014—2017年,先后对16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不同生态区的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评价其抗病性。结果发现,所有供试品种均表现感病,川农10号等5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条锈菌高感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0、-45、-40、-35、-30、-25、-20℃7个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离体处理后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35~-20℃低温下,条锈菌夏孢子可存活10 d,接种寄主小麦后病叶率2.36%~74.39%,平均严重度0.13%~4.21%;-40℃下可存活8 d,病叶率1.23%~2.78%,平均严重度0.01%~0.29%;-50℃下可存活6 d,病叶率1.04%~1.39%,平均严重度0.01%~0.17%。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夏孢子致病力逐渐下降。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夏孢子离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致病力亦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水稻钵育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提质增效机械化技术在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应用基础上实现了水稻种植技术的又一次创新。该技术可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高效绿色农业发展。一、技术要点1.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规范全喂入(半喂入)收割机收获,全喂入收割机收获时将秸秆均匀抛洒覆盖地表,秸秆不积堆,秸秆长度8~10cm.  相似文献   
6.
魏东  唐瑞忠 《四川蚕业》2003,31(4):19-20
蚕业是我国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产业,从古到今在社会经济、化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把握住蚕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坚持发展不动摇,掀起了新的发展高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本州蚕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及低技术含量的作业,  相似文献   
7.
李雪勤 《北方蚕业》2003,24(2):48-48
我镇现行的秋季养蚕布局是二次布局,即饲养早、晚秋两期蚕.这种布局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早秋饲养量的不断减少,影响了桑树的生长和桑树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张春林 《蚕学通讯》2003,23(4):41-42
1 我区蚕业现状我区的蚕业生产在 90年代前都保持持续发展的趋势 ,1 990年养蚕 2 .1万张 ,首次突破产茧 50 0t大关 ,继后四年中 ,产茧均以 2 50t速度递增 ,1 994年养蚕 4 .6万张 ,产茧 1 50 0t,茧款收入达 1 80 0万元 ,达到了我区蚕业史上的最高峰 ,涌现出产茧 1 50t的乡 1个 ,1 0 0t的乡 2个 ,50t乡 1个 ;养蚕收入 1 0~ 1 5万元的专业村 3个 ;1~ 2万元的大户 2个 ;曾出现过市劳模养蚕状元袁天奇 ,年养蚕 56张 ,收入 2 .8万余元而远近闻名。以后随着市场的变化 ,茧价下降等原因 ,全区挖桑毁桑特别严重 ,养蚕逐年减少 ,至 2 0 0 0年全区养…  相似文献   
9.
10.
本品种是农业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经组织专家验收;参加广东省抗青枯病桑树一代杂交组合品比试验,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认定桑抗一号在参审组合中抗青枯病力最强,叶质较好,但产桑量稍低,建议可在青枯病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