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成泰 《蜜蜂杂志》2005,25(11):14-14
在本刊2005年第7期上,杨多福先生就蜜蜂哺育力问题提出了倡议,在文中他提到前苏联《蜂群生物学》中的哺育力数据1.12和3.85是错的,他所测得的数据4.47限于个人条件也是错的,蜜蜂哺育力的真正极限是多少,他吁请大家早日测出正确数据。为此本人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蜂群生物学》作者塔兰诺夫[1]在“越冬蜂的更新”一节中所做的哺育力实验是为了证实蜂群质量成分的变化,于是用了27群蜂来做实验,实验中得到哺育力的数据是1.12和3.85,此数据应是不同时期27群蜂的平均哺育力而并非哺育力的极限。尽管如此但也足以证明他要说明的问题,并非塔兰…  相似文献   
2.
季永江 《蜜蜂杂志》2006,26(3):12-12
我地处在辽东半岛南端,春天的特点是风大、气温回升慢,以往用平箱繁蜂在3月20日左右。单脾、蜂多于脾、蜂脾相称我都采用过,繁蜂效果都不太理想,特别是单脾春繁,损失太大,大部分蜜蜂冻死在箱外,而且群越强死亡率越高,一个周期(21天)后反而不如弱群了。我曾在《蜜蜂杂志》上看过北方的蜂友不主张单脾繁蜂的文章,杨多福老师的“数控养蜂法”也不主张在北方地区单脾春繁,我觉得与春衰有关系。所以我想,如果能控制蜜蜂在不适合飞行的情况不出巢,不就不冻死或少冻死蜂吗?所以我就用加继箱,在继箱上繁蜂的办法,经多年实践证明此法可行。将继箱、巢…  相似文献   
3.
杨多福先生穷自己 4 0余年的精力 ,呕心沥血 ,致力于蜜蜂饲养方法的探讨 ,总结出一套先进的蜜蜂饲养方法 ,这就是“数控养蜂法” ,为蜂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此 ,《蜜蜂杂志》编辑部于 1995年以《杨多福数控养蜂法系列文章汇编》 (以下简称《汇编》)将他在此前所发表的文章编辑 ,用增刊的形式出版 ,这在出版界里是不多见的 ,说明了他的养蜂方法不仅得到蜂界同仁的认同与推崇 ,也是出版界和学术界对他先进养蜂方法的重视、宣传与推广。杨多福先生不仅在养蜂中不断探索 ,总结并提出了蜜蜂饲养中存在的间虫律、伤力律、伤热律等 ,给广大养蜂者…  相似文献   
4.
带着一份渴望的心情,我提前一天踏上了去荆门的列车,参加第九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原以为自己是早到者,谁知已到了十几位蜂友:重庆的一位蜂友早4天到达。可见蜂友们对“数控”的求知欲是很强烈的,精神感人。2003年12月1日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杨多福老师,他人虽瘦,但精神很好。他千里迢迢从黑龙江省赶到荆门为我们养蜂者,传授他研究了40年的“数控养蜂”技术。为了能安心地给我们上课,杨老师带上了多病的师母,带上孝顺的儿媳,以便照顾师母。这么不辞辛苦,他为了什么?为了千万个像我们这样的养蜂者,为了来自四方的求知者。他为…  相似文献   
5.
夏邦建 《蜜蜂杂志》2005,25(5):25-25
“数控养蜂法”培训班上,有位吉林蜂友说:在他家乡某地办的“数控培训班”上,执教的自称是杨多福老师的学生。出于好奇,我问杨老师:您的学生也在办班吗?杨老师很惊讶。于是,他查阅了以前历次参加“数控”培训班学员的名单,并无此人。而且他从来没授权别人到“数控”培训班讲课。对此,我有些看法。我是最早学习并应用“数控养蜂法”的人之一。这次来培训班听杨老师讲课,比《数控讲义》的内容充实了很多,顿觉耳目一新,更上一层楼。杨老师为学习及应用“数控养蜂法”的蜂友们负责,几年来结合生产实践不断研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在《蜜蜂杂志》2014年第4期上发表了《探讨GN箱快速繁蜂最佳模式》一文后,受到众多老师的关注和全国众多养中蜂朋友们的重视。有许多蜂友因不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就按照杂志上标明的地址来信询问,甚至还有人直接开车过来参观。其中,有不少是参加过杨多福老师培训班的学员,亦是杨老师引荐他们给我打电话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