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6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3篇
  163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7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典型山地草甸草原4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高度变化趋势表现为“慢-快-慢”的植物基本生长规律;老芒麦、千叶蓍、老鹳草的生长速率在返青期到分蘖期时较快,而黄芪的生长速率则在返青后就较快,分蘖期后4种牧草的生长速率开始变慢;盖度和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3.
陶延英 《青海草业》2001,10(1):24-25,3
应用蒋柏藩和顾益初 ( 1989)提出的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 ,对大通牛场旱作草旬土进行了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 ,结果表明 ,旱作草甸土耕作层中无机磷占全磷的 2 4 17% ,有机磷占全磷的 75 83%。就各种形态的无机磷而言 ,H2 SO4 溶性磷含量最高 ,占无机磷总量的 58 68% ,NaOH -Na2 Co3 溶性磷次之 ,占19 73% ,NH4 Ac溶性磷居三 ,占 11 57% ,NaHCl3 溶性磷和NH4 F溶性磷基本相当 ,分别占 4 96%和5 0 6% ,闭蓄态磷 ( 0 -P)含量最少 ,几乎为零。其总的顺序排列为H2 SO4 溶性磷 >NaoH -Na2 Cl3 溶性磷>NH4 Ac溶性磷 >NH4 F溶性磷 >NaHCl3溶性磷 >0 -P。  相似文献   
4.
几种药剂对线叶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叶嵩草(Korbresia Capillifolia)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构成高寒草甸的主要建群种,耐牧性和抗逆性强,营养丰富,具有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高以及粗纤维低的“三高一低”的特点,是家畜喜食的优良牧草。草地退化是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整个北方草地生态环境构成了重要威胁,尤其是青海省“黑土滩”现象十分严重,从原生种质方面着手研究是治理“黑土滩”的有效途径之一,种质方面的研究也有零星报道,认为线叶嵩草种子有休眠特性,休眠期长。但如何打破不同贮藏方式下的嵩草种子休眠未见报道。为此,对2种贮藏温度下的线叶嵩草种子用几种药剂预处理后进行了发芽率测定,以找出较好的促进萌发的药剂,为治理“黑土滩”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个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样地定位监测资料进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地草群盖度大、物种丰富,但大多数草地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优良牧草所占比例不高,总的反映出退化演替的趋势,超载、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从群落结构特征来看,不同类型群落演替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Ⅵ、Ⅶ)、轻度退化(Ⅰ、Ⅲ、Ⅳ、Ⅴ)、重度退化(Ⅱ、Ⅷ);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依次为Ⅲ>Ⅴ>Ⅵ>Ⅶ>Ⅰ>Ⅳ>Ⅱ>Ⅷ;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Ⅵ>Ⅴ>Ⅶ>Ⅲ>Ⅰ>Ⅱ>Ⅷ>Ⅳ,表现出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因此,加大力度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尽快遏制草地退化趋势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7.
封育措施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连续5年的封育处理对退化与未退化矮嵩草草甸产生了影响。研究表明,除了退化矮嵩草草甸内的均匀度指数下降不显著外。封育使两种矮嵩草草甸样地内的丰富度指效、多样性指效和均匀度指效下降都达显著水平。两种矮嵩草草甸的上下层高度均增加。其中未退化矮嵩草草甸增加显著。退化矮嵩草草甸增加不显著。两种矮嵩草草甸的枯草盖度增加显著。绿草盖度减少显著。各种群特征发生了有规律的消长。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莎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减少显著。枯草生物量增加显著。禾草和优良牧草的生物量以及总地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优良牧草比倒由0.57下降为0.48。退化矮嵩草草甸在封育条件下。枯草、禾草生物量增加显著。莎草、优良牧草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增加不显著。优良牧草比倒则由0.29上升为0.48。达到显著水平。未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草地质量指效明显下降。退化矮嵩草草甸的草地质量指效则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地区草甸原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新龙 《中国草地》1994,(4):9-11,8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种群的生态特性分布规律及其利用特点,经过5年的定位监测研究,找出了季节动态和年间动态的变化规律,牧草产量受着降水量、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水热因子的制约而变化,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找出草甸草原的初级税务动态与温度、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等生态因子表出出显著相关性,笔者最后还提出了草甸草原生产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寒草甸草地约占我省草地总面积的64%,其理论载畜量占全省天然草地理论载畜总量的80%。由于人为因素、啮齿动物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的影响,导致部分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目前退化草地约532万hm~2。提出治理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完善的适应性利用制度,其次是对已退化草地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0.
草甸草原六种牧草贮藏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呼伦贝尔盟草甸草原研究了六种牧草贮藏养分含量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期内,总糖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出现2-3个积累贮藏养分时期,2个消耗贮藏养分时期。根据这一变化规律,作者提出了合理利用草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