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6篇
  31篇
综合类   31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本试验目的是测定日粮中牛油、玉米油和共轭亚油酸对甘油三酯中脂肪酸位置分布的影响。杂交阉公猪 (每个处理组 6头 ,n=6 )饲喂含有 1.5 %牛油、1.5 %玉米油或1.5 %共轭亚油酸的日粮 5周 ,猪屠宰后立刻取皮下脂肪组织样本 ,利用无根根霉属脂酶消化 ,通过甘油三酯的 sn- 2位置来确定脂肪酸组成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位于 sn- 1/3位置的脂肪酸。饲喂共轭亚油酸提高了 (P<0 .0 5 )总饱和脂肪酸 (SFA ,特别是 16∶ 0 )和脂肪组织脂质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浓度 ,但是降低了 (P <0 .0 5 )总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MU FA,特别是 18∶ 1n- 9)的浓度。日粮中的共轭亚油酸使总饱和脂肪酸在 sn- 1/3位置聚集 ,同时外侧位置上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和 18∶ 2 n- 6相应比例的下降 ,相对应的饲喂共轭亚油酸的猪的脂肪的熔点比饲喂玉米油或牛油的猪高出 10℃ (P<0 .0 5 )。这些数据表明 ,共轭亚油酸日粮通过提高脂肪 sn- 1/ 3位置上的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提高了猪脂肪组织中脂质的熔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脂肪酶、在饮水中定期添加包被复合乳酸菌,评价其对黄羽肉鸡“过料”现象的效果。结果表明,定期添加脂肪酶和包被型复合乳酸菌,有利于恢复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过料”现象,可有效提高鸡只平均活重,降低死淘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肠道内容物和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数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利用脂肪酶催化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从而得到脂肪酸产品是一种温和的油脂水解方法。为了提高脂肪酶酶解效率,研究了棕榈油酶解时反应温度、p H值、水和棕榈油摩尔比及脂肪酶用量对水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缓冲液/棕榈油摩尔比为40︰1,加入4%的脂肪酶,在40℃下水解7h,水解率可达98.29%,水解较彻底。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平均体重(1.468±0.222)g)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蛋白酶测定采用Folin-酚法,其中建立的酪氨酸回归方程为y=15.487x-0.092 3(决定系数R~2=0.999 2);淀粉酶测定采用淀粉-碘比色法,以0.08%的淀粉溶液为底物。脂肪酶测定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NaOH滴定法)。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肠道蛋白酶活力、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分别为29.350±2.592、10.600±0.844、(5.266±0.224)U/mg prot。  相似文献   
7.
产低温脂肪酶假单胞菌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取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土样和长江流域及桂林桃花江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适冷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sp.YT34-8.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到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浆2.00%,豆饼粉2.50%,蔗糖1.00%,橄榄油0.57%,MgSO4·7H2O0.05%,K2HPO4 0.10%,发酵温度8℃,初始pH值7.0,发酵时间48 h,250 mL摇瓶装液量21 mL;摇瓶转速182 r·min-1.在此条件下,其发酵酶活力可达到7.833 U·mL-1.对其所产低温脂肪酶进行初步研究,其最适作用pH值为8.0,最适作用温度为30℃,在pH值5.0~10.0范围内、40℃以下酶活力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远志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选择对远志籽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种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远志籽油的提取工艺;按照国标方法对制备的远志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志籽的含油量为35. 24%;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远志籽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5 h,乙醇夹带剂用量25%,在此条件下远志籽油的提取率为95. 6%;制备的远志籽油的酸价为1. 79 mg KOH/g,过氧化值为5. 75 mmol/kg,其基本理化特性符合国家四级食用油的标准。通过薄层色谱法初步鉴定,远志籽油中含有甘油三酯和sn-2-乙酰基甘油三酯两种组分;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籽油含有6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1. 77%和49. 4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该研究结果将为远志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减肥降脂功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提取温度、液(mL)料(g)比、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高血脂症模型,建模4周后,以奥利司他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文冠果叶总皂苷连续灌胃4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分析不同剂量文冠果叶总皂苷对小鼠体内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文冠果叶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 ℃,乙醇体积分数70%,液(mL)料(g)比30∶1,此时文冠果叶总皂苷得率为4.952%。对小鼠的减肥降脂试验表明,文冠果叶总皂苷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力最高可达68.29%,且在高血脂模型中,高、中、低剂量文冠果叶总皂苷均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中的TC、TG、LDL-C浓度,提高HDL-C浓度,其中高剂量组的降脂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奥利司他效果相当。【结论】文冠果叶总皂苷减肥降脂功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胰脂肪酶活力,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进而促进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0.
杨鸿昆  黄凯 《广东饲料》2006,15(3):19-21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由多种诱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种病理过程,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其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蓄积过多为主要病理变化。具有脂肪肝病变的商品鱼。其肌肉脂肪含量也会明显升高,导致其品质下降。脂肪肝病已成为养殖业的难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有关鱼类营养性脂肪肝研究的成果。以期为鱼类脂肪肝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