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全县北中部的白垩纪侵蚀劣地土层薄、植被少,年土壤侵蚀模数5000~8000t/km2,经过多年的实践,终于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侵蚀特点的治理方法。介绍了具体的治理技术与方法,提出了抓好治后管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它起源于2.3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到白垩纪末期,随着造山运动和冰川的影响,古爬行动物如恐龙等大量死亡和灭绝,而扬子鳄却奇迹般地躲过灾难,生存至今,因此,又称它为"活化石".扬子鳄在动物分类学中为爬行纲、鳄目、鼍科、鼍属动物,是世界上仅生活在温带的两种淡水鳄之一(另一种为美国的密西西比河鳄).因此,扬子鳄生态标本是博物馆陈列展览、标本收藏及学校动物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具.由于它的稀有性、独特性,近年来还成为礼品收藏、家庭装饰的新贵.现将扬子鳄生态标本的制作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广大标本制作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6日下午,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发现一条奇异的“怪鱼”,经过专家初步鉴定,“怪鱼”是一种名为“雀鳝”的古老鱼类活化石。该鱼类繁盛在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目前主要生活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而在我国大陆水域少有发现。  相似文献   
4.
连香树资源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别名山白果、五君树、紫荆叶木,系连香树科连香树属的落叶大乔木,为东亚地史的孑遣植物,1属,1种1变种,产于我国和日本。在上白垩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在第四纪冰期后分布区急剧缩小,现仅存我国浙、皖、鄂、川、陕、甘、晋等地。是著名古生树种之一,被列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1959年安徽省野生植物普查队在岳西县首次发现,随后在金寨、霍山、歙县、绩溪等地相继发现。  相似文献   
5.
恐龙,使爬行动物达到最鼎盛。这个超过1000个成员的庞大族群,称霸地球大陆近1.6亿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恐龙家族在6500万年前以一种至今仍无法确定的方式突然整体性消亡,更令其充满神秘色彩。自19世纪初恐龙被一步步发掘以来,有关恐龙世界的种种研究、猜想,乃至以其为素材的文艺创作,无不吸引着人们的巨大关注。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们的世界究竟隐藏着哪些奇妙的东西?让我们跟随科学家们探索的脚步去看个究竟吧。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白垩—古近纪盆地是中生代以来板块构造运动体制下的产物。断裂对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以北东和北北东向为主的深断裂体系强烈活动以及其间受到新、老东西向断裂的分割作用,决定了盆地的整体展布也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总格局。对单个盆地而言,断裂与盆地的发展同步,特别是控盆断裂或盆缘断裂的活动史,与盆地的形态、规模、沉陷幅度、沉积特征、岩相展布密切相关。而分布在盆内的诸多同生断层的不均一活动,促成了盆地的次级分割,导致多凸多凹结构的形成,从而使得那些在成盐之前生长指数较大的断层所控制的块段汇集浓缩水体形成聚盐凹陷。大汶口盆地及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北部的成钾中心都和这种机理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香果树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特产我国。起源于距今约1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最初发现于湖北西部的宜昌地区海拔670~1 340m的森林中。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EH.Wilson)  相似文献   
8.
<正>据报道,6600万年前,在如今属于中国的一片土地上,曾活跃着暴龙的一个长鼻子表亲。据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论文报道,这一新发现的食肉恐龙具有长长的鼻子,它也因此被昵称为"皮诺曹王"。"皮诺曹王"的官方学名是虔州龙(Qianzhousaurus sinensis),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和爱丁堡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南部赣州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它们的化石,虔州即是赣州的古称。在此之前,古生物学家曾发现过一些也具有类似长鼻子特  相似文献   
9.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其生命力非常顽强。从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第四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巨变,150余种银杏类植物几乎全部灭绝,唯独银杏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存活至今。  相似文献   
10.
白垩纪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土壤形成于过去环境,是揭示环境变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新近纪(23.03 M a)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年代久远、埋藏深、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发生学特征研究是古环境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的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拟恢复研究区域古环境。研究表明,古土壤剖面中的A层和B层形态分别产生变化,但层次差异依然明显,且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表下层,钙积层(Bk)普遍发生并富含碳酸盐结核。可以观察到古土壤中方解石沿根孔淀积特征以及具滑擦面。钙质古土壤质地偏粗,为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古土壤Bk层中的Ca、Mn、Sr相对富集,其余常量元素与Ba、Sc、Nb、Th、U、Cr、V、Co、N i等元素降低;δCe和δEu负异常以及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别按照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两种分类体系进行了古土壤分类。由古土壤类型和特征可以推断白垩纪不同时期,在四川盆地梓潼—巴中地区、辽宁金岭寺—羊山盆地和松辽盆地出现过半湿润至半干旱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