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作为全面、系统承担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决策咨询、经营管理体制的职能机构,整合所有资料.研究全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问题和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宏观决策提供全面、系统、详实、可靠的资料依据.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
车祸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吞没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财产,破坏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尤其使受害人及其亲人蒙受了巨大的悲痛,留下了难以医治的精神创伤。特别是农用车辆车祸的发生,使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和农用车驾驶员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3.
从猪链球病的防控看兽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资阳及内江等地暴发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疫情震惊了全国,足见此病对公共卫生、人体健康、社会安定危害之重.当前,从中央到地方,该病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覃剑新 《农机具之友》2014,(2):19-19,17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谈到“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就必需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只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农机是农业新生产力的标志,加强农机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机新局面,就是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临江森林公安局三公里地区派出所紧紧围绕维护林区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这个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项建设为统领,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以等级化达标建设为载体,以社会稳定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执法工作,辖区社会治安秩序得到明显好转,林业局党政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以及辖区群众对派出所工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动物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各阶层和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加强动物保健,提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已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6日至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了新疆的各项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边疆巩固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全疆农业机械化全面大发展的强大动力。1促进农机化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要求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上来,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产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关系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玉米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30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玉米生产发展迅猛异常,从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户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安定的大事。然而,我国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肥力低,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近年来,山西省祁县在提倡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唐代食粽考     
何宏 《农业考古》2007,(4):254-256
唐代是帝制社会鼎盛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民生富裕,其饮食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国饮食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人谈起中华文明,往往以唐代为首选亮点。中国的食粽习俗在此时已经基本定型。一、粽子的名称有关粽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有:“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其后,西晋周处《风土记》一书又有下列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又云:“五月五日,以菰叶裹黏米煮熟,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也。”又,《齐民要术》引《风土记》注云:“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