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追求更加强烈,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需求随之增强,作为乡村记忆符号的祠堂文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祠堂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社会性、传承性、稳定性和时代性等特征,发挥着保证、凝聚、育人和激励等功能。将祠堂文化与乡村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通过推进美好乡风和乡村振兴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瑛筱 《当代农机》2007,(1):14-15
2007年新年伊始,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而晋祠宾馆会议中心洋溢着春的气息。山西省农业机械总公司与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联合召开的2006~2007年度农机购置补贴恳谈会在这里举行。山西省农业机械总公司总经理武万路、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副总经理李越、山西省农机局有关领导及用户代表等与会者济济一堂,热烈地讨论着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事宜。此次联手合作,让关心农民的人有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提供了共商发展大计的平台,也让农民朋友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2006年,根据山西省农机局划分的定点企业供应和服务区域,作为山西农机企业“领头羊”的…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祠堂是徽派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文章用对比的方法对徽州祠堂与徽州民居的关系进得了探讨,分析徽州祠堂的园林建筑特点、空间布局特色,兼论及徽州祠堂在装饰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徽州祠堂与徽州传统建筑既一致又有所区别的联系,对当代建筑的区域整体化依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取予有道     
日前在安徽游览一个普通的祠堂,看到一块年代不清的石碑,上刻四个大字:国泰民安。石碑据说是该族人传下来的,并没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只是那四个字有点特别:国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该族人对此的解释通俗易懂,国家少要一点,给老百姓多一点,自然国泰民安。民间有些话真的话糙理不糙。关于取  相似文献   
5.
烛微 《农业考古》2012,(2):342-344
一条旧街,几间老屋,制作粗劣的小玩意,假古屋,没有任何卫生监督的"土特产"。这是现今中国大陆所有景点的共同特色,作为婺源景点之一的上晓起,自然亦难免俗。上晓起有几处古董摊,没有作过统计。江氏祠堂门口有两处,大夫第厅堂内有一处,其余则  相似文献   
6.
潮汕祠堂文化历史悠久,诸多优良传统在祠堂中得以展现。它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反始的孝道表现,是潮汕人民人文内涵的升华与体现。祠堂记录辈辈血亲的纽带,是代代人的寄托,其中也蕴含着积极的意义。但随着年轻一代思想变化及经济快速发展,祠堂文化在慢慢被冲淡。这对潮汕祠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所阻碍,因此我们需要对潮汕祠堂文化有全新的认识,在顺应时代背景下,发挥潮汕祠堂文化的价值,为其传承与发展找到更好的宣传方式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祠堂是乡村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考察中发现,湘西南的大多数乡村是以留守人群为主,针对留守儿童活动的空间几乎没有,如何将湘西南乡村祠堂景区作为留守儿童设计活动空间的研究非常缺乏,具有极好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4月27日,经过蓝山县调纠办、祠堂圩乡政府的共同努力,祠堂圩乡铁保岭村和大井头村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在乡政府签定了“鹅公形”山林调解协议书,并到现场划清界线,使一起历时14年之久的山林权属纠纷划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
走出熙攘的广州地铁,地下商城的热闹斑斓还未从脑中散去,眼前忽然换了色彩。花草簇拥的城市休闲广场西侧,露出青砖绿瓦的一角——这就是陈家祠堂了。  相似文献   
10.
汉晋以降,无论是寒门蓬户,还是名门大族,大都提倡"耕读传家"。古人为什么选择"耕读传家"?第一,守护祖先香火。传统农业社会,人即便官居一品、富甲天下,祖先坟墓、家族祠堂所在地才是身心的归宿和灵魂的寄托,才是真正的"家"。守护祖茔、礼敬祠堂不仅是一种孝道的文化迫力,也是身份认同催生的行为选择,所以才有了"叶落归根""告老还乡"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性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