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棘油与糜蛋白酶治疗小儿溃疡性口炎疗效显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杰 《沙棘》1992,5(2):32-32
  相似文献   
2.
以0~14日龄雄乳鸽为研究对象,测定3日龄、8日龄和14日龄乳鸽十二指肠和空肠中淀粉酶、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二指肠中淀粉酶、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随日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脂肪酶活性在3~8日龄显著降低,8~14日龄活性升高;空肠中淀粉酶、总蛋白水解酶和脂肪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而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在8日龄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3.
 将12窝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新生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17、21、28和35日龄断奶后,测定断奶前后胰腺组织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食糜及粘膜中胰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比活和总活性。结果为:哺乳仔猪在断奶前胰腺糜蛋白酶活性保持较高水平,22日龄达到最高值,29日龄时明显下降(P<0.05)。而仔猪断奶后12h各组胰腺糜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比活均显著提高,较同期哺乳仔猪高,随后降低,且在断奶后2~3周内均保持较低水平。18至50日龄间,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胰腺中糜蛋白酶总活性在哺乳期和断奶后并没有随胰腺重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哺乳期空肠中糜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模式与胰腺的大体一致。若断奶日龄早于28日龄时,断奶后1周空肠中糜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而28、35日龄断奶,断奶后这两种酶的活性不受影响,而且断奶日龄越早,降低后恢复至正常值的时间越长。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在断奶后的变化情况基本与空肠相似,但是回肠中却没能有规律地反映糜蛋白酶活性与日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乌鳢消化系统蛋白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了乌鳢[Channaargus(Cantor)]消化系统5种组织和肠内含物总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分布及胃蛋白酶和肠粘膜蛋白酶的部分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总蛋白酶活性以肠系膜为最高,肝脏最低;胰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是幽门垂粘膜>肠粘膜>胃粘膜>肠内含物,肠系膜内未检出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是胃粘膜>幽门垂粘膜>肠粘膜>肠内含物>肠系膜。胃蛋白酶和肠粘膜蛋白酶活性最适pH分别为2.8和76,肠粘膜蛋白酶活性的最适酪蛋白质量分数为10%。  相似文献   
5.
美国阿肯色州州立大学先前的研究显示,鸟类的胆汁中富含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过程。研究人员假设胆汁MMP与ECM蛋白的消化有关,用以抵抗普通蛋白酶如胰岛素、糜蛋白酶以胃蛋白酶的消化。对鸡胆汁MMP特征及其与胃肠道消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胆汁MMP大小为75ku,属于IV型胶原酶。为探讨浓缩饲料添加剂是否对胆汁MMP活性有调节作用,研究人员在鸡饲料中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仅糜蛋白酶局部用药对胸膜腔感染所致胸膜肥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0例胸膜肥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胸腔微管引流术.治疗组给予仅糜蛋白酶4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对照组仅予微管引流治疗.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胸膜厚度、残腔大小及带管时间.结果治疗组应用仅糜蛋白酶胸膜腔内注射后胸膜厚度显著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P<0.01);治疗组治疗后胸膜残腔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P<0.05);治疗组平均带管时间为(7.25±2.53)d,比对照组(5.90±2.07)d延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9,P<0.05).结论经胸腔微管引流注入α糜蛋白酶治疗胸膜腔感染所致胸膜肥厚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安全高效,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0~3周肉仔鸡消化道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试验以0~3周Avain商品代肉仔鸡公雏为研究对象,测试0,4,7,10,14,17和21日龄肉仔鸡体重,消化道器官重量,胰腺和肠道食糜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基本摸清了0~3周肉仔鸡体重、消化器官的生长规律及消化道酶的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肉仔鸡在4~10日龄日均相对生长率达到最大值(平均每天增重达19%),10日龄后下降,到14~21日龄,基本维持在13%~14%左右;(2)各器官的相对重量(g/kg体重)达到峰值的时间并不一致,腺胃和肌胃的相对重量在4~7天为最高,肝和胰在7~10天,小肠在7天左右;(3)从异速生长的指标看,肌胃的最大增长倍数是体重增长倍数的1.5倍,腺胃是2倍,肝脏是2.3倍,小肠是3倍,胰腺达6倍;(4)小肠内容物的相对重量(g/kg体重)在4~10日龄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5)胰腺和肠道的消化酶活性(活性单位/kg体重)基本上随着日龄的升高而上升。在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在10,7,21和10日龄达到峰值。在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在10日龄达到峰值。从消化道酶的分泌情况看,肉仔鸡早期消化酶  相似文献   
8.
将 12窝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于 17、2 1、2 8和 35日龄断奶 ,测定了各组仔猪断奶前后胰腺组织和空肠食糜以及粘膜中的淀粉酶 (A)和胰糜蛋白酶 (C)的相对活性 ,分析了A C比值在断奶前后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胰腺A C在哺乳期基本保持稳定 ,各组A C比值在断奶后 12小时为最低值 ,随后逐渐升高 (P <0 .0 5 ) ,并且 2 8和 35日龄断奶仔猪该值升高的速度快于 17和 2 1日龄断奶组。而空肠A C值除了哺乳期与胰腺的相似外 ,断奶后各组基本无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9.
羔羊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小尾寒羊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H及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内容物pH不同,回肠pH显著高于空肠,空肠和回肠pH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羔羊1月龄后,小肠各段pH变化不大;小肠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不同,空肠段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段,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增加,3月龄后各消化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O.05);羔羊小肠不同部位乳糖酶活性不同,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5,(9):95-98
糜蛋白酶是从牛或猪胰脏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但其毒理学特性尚不清楚。本试验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大鼠30 d亚慢性毒性试验,以期对其毒性有初步了解,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糜蛋白酶对小鼠的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5 000mg/kg,根据兽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为基本无毒。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大鼠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中虽有个别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大鼠有显著差异,但仍处于正常波动范围之内;脏器系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且所有受试鼠均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异常。试验结果说明,按兽医临床推荐剂量使用糜蛋白酶原料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